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6788  216796  216802  216806  216812  216814  216818  216824  216826  216832  216838  216842  216844  216848  216854  216856  216862  216866  216868  216872  216874  216878  216880  216882  216883  216884  216886  216887  216888  216890  216892  216896  216898  216902  216904  216908  216914  216916  216922  216926  216928  216932  216938  216944  216946  216952  216956  216958  216964  216968  216974  216982  447348 

5.C点拨:全球气温升高,山地雪线会普遍上移;两极冰川会融化加快,加之海水升温会膨胀,导致整个海平面会上升;由于温度的升高,亚寒带针叶林会向极地推移;尽管全球气温升高,蒸发量会增加,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并不是全球都普遍干旱。

回顾6测试考点3、4(典型例题2分)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

  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试题详情

4.B点拨:湿地中的水库、河流、湖泊、沼泽等对径流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促使径流量变得较为平缓,减轻洪水的威胁,同时在枯水期又能提供较为充足的水源。湿地还能调节局部地区的大气湿度,使气候变得温和湿润。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回答5、6题。

回顾5 测试考点3、4(典型例题2分)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150-500m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10-95cm

试题详情

3.C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水草丰美的湖泊,②层层梯田,并且种植的是水稻,③鲸鱼跳跃的海洋,④黄浦江畔,远处有东方明珠电视塔。

回顾4测试考点2、3(典型例题分)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试题详情

2.A点拨:本题结合“西气东输”这一热点知识考查其对上海的环境意义。

回顾3测试考点2、3(典型例题分)图25-4中非湿地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试题详情

考点4.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拓展考点)

   (1)庞大的人口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使人类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容纳与消化废弃物的能力,导致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无限增长之间的矛盾。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顾自然资源的供应能力,盲目扩大需求,最终必然会超出自然环境的供应能力,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考题4 (典型例题)读图25-3,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是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请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环节内容的代表字母,填人图中适当的空白方框内(每一个字母限用一次)。

  A.土壤肥力衰退  B.毁林开荒   C.旱灾加剧   D.毁草开荒  E.土地破碎   F.粮食单产下降

(2)怎样扭转上述地区的“农业生态恶性循环”?

考题4点拨:根据各项间的因果关系(相互紧密的各项联系)在方框中填写各项:第(2)题实际是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可根据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案。答案:(1)从上至下,从左至右:F、E、A、C、B、D(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农业结构。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梯田等,减少水土流失。总结提示:环境问题是在人类的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技术投入,而资金的来源和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人们才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全民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顺利开展。

Ⅲ.三年高考题一网打尽  (341)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回顾1测试考点3(典型例题2分)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1.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能力。水土流失、河流水污染和土壤盐碱化这些环境问题都具有地域性。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地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回顾2测试考点3、4(典型例题2分)下列工程中,对上海地区酸雨侵害起减缓作用的是(   )

  A.西气东输   B.苏州河治理  C.南水北调   D.沿海防护林

试题详情

考点1.人类与环境

   (1)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即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

   (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①人类离不开环境:a.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 b.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必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C.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②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a.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容纳和清除能力,即环境自净能力。b.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即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出现了影响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②表现: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从发生机理上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a.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b.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问题
原因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积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人海洋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
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案例剖析 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

考题1-1 (典型例题分)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人工环境

  B.人类活动影响周围环境,必然会造成环境问题

  C.自然灾害的产生都主要是自然原因

  D.环境为人类活动和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

考题1-2 (典型例题分)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衣、食、住、行、玩等五个方面,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同时,人类不断地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并影响和改变周围环境。下面关于人类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在土地上进行,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做到因地制宜

  B.工业生产在工厂里进行,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说明工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

  C.作为社会两大生产部门,农业是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各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D.农业区位选择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考题1-1点拨:人类对环境问题并非都是对立的,因此反馈作用不一定引起环境问题,如植树造林,而A、C明显是片面的。答案:D考题1-2点拨:工农业生产活动都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只是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不同,各国的经济支柱也不同,因此并非所有国家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并非所有国家都把工业作为主导。答案:A、D总结提示:从发生机理上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考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这些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定义及相互关系

   ①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生态破坏: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我国的生态破坏首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考题2 (典型例题“渤海湾污染状况图”,分析并回答。

(1)近年来渤海湾污染严重,从污染指数分析,首要污染物是      ,其次是      ,这些污染物大量排入渤海湾,会导致海水的     化,影响生态系统。

  (2)渤海湾的环境问题不仅包括海洋污染,还包括生态破坏,其人为原因是①      ,②     。

(3)结合渤海湾周围的工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分析导致渤海湾污染较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考题2点拨:渤海湾的周围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因而产生的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相当多,这些废弃物中,有一些时常会被排放进渤海湾,造成渤海湾的污染,加之渤海湾较为封闭,海水与外海的交换较为缓慢,从而加重了渤海湾的污染程度。从污染物的类型来看,最多的是无机磷、其次为无机氮和油类,而这些污染物常常使海水富营养化。针对上述问题,要想解决渤海湾的污染问题,就必须减少向渤海湾的排污量,加强对渤海湾水域污染的治理。答案:(1)无机磷无机氮富营养<2)①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甚至使某些海洋生物濒临灭绝。②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坏了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  (3)①渤海湾地区工农业发达,周围临近我国的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工业基地,人口稠密,有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到渤海;②渤海湾沿岸有许多港口和海岸工程设施,进出船舶和海上石油生产产生大量废油,造成海洋的油类污染;③从自然条件来看,渤海湾海域相对比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与外海的交换来充分自净。   总结提示: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也往往引起生态破坏。

考点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
集中
乡村
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由
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①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为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3)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点:一是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的环境问题;二是某些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影响可能不只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如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海洋污染、国际性河流的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从而使一些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考题3 (典型例题读我国部分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人为原因主要有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      ,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     ,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     为主,冬季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     污染最为突出。

(6)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     性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          政策和     政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所致。

考题3点拨:中国的环境问题,从全国来看,一方面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广大乡村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各地区由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对各地具体的环境问题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答案:(1)荒漠化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放牧、破坏植被、草原退化(2)盆地酸雨湿润多雨以燃煤为主(3)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  (4)淡水资源短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近年降水偏少,且春季多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  (5)燃煤  空气  (6)地域(差异)  结构  产业  环境

试题详情

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平川

考点祥解  精剖细解  入巿三分

试题详情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       

试题详情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主要表现在             、     等问题。

试题详情

14.(1)不同意。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不同意。对西部开发应把生态建设放在核心位置,因为西部地区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使自然环境脆弱。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旦被破坏,经济和社会效益无从谈起。对西部的开发应包括开发天然气、钾盐等资源;弓1进东部先进设备、技术,号召科技人员支援西部,提高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东部与西部地区联合经营项目,使资源与技术互补;开发西部特有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业。  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断其三指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西部开发要符合持续性原则,就不能只开发资源,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