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预测今年高考命题切入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利用沙尘暴、人口、城市化等热点问题,考查人为原因所导致的环境问题;②比较、分析、评价各种环境问题,创造性地解释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③大型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一分为二的思辨能力。④通过对有关数据、图表与资料的分析,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问的关系。⑤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行为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评价。⑥大型工程建设对环境生态的影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及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⑦结合农业调整、工业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交通选址等考查人地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
本部分知识以区域为单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考查,“稳中求变、求新”是此命题的特点。如城市环境问题的考查,已不再将城市工业布局作为重点,而注重于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因此考生要想在这部分知识上取得高分,就必须将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从中找出共性的东西,开阔思路,总结规律,寻找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试题丰富的内涵,如城市环境问题的考查已不再将城市工业布局作为重点,而注重于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相应对策的考查。换句话说,地理高考对知识的考查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二)能力解读
1.能够根据有关图表,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与产生的后果。2.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理解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3.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习惯。
(一)内容解读
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2.了解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3.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4.了解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5.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6.结合实例,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14.(1)人口 (2)再生 (3)损害 公平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的含义,找出图中所反映出的知识点信息:人口增长、无大鱼可以捕捞、长大后还能吃到鱼吗?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此题。
13.(1)淡水 (2)①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②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3)①人口增加,人类对淡水资源的消费量增多②人类对淡水资源造成污染和浪费 (4)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淡水资源的消费量日益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污染淡水资源的现象,因而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水荒正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蔓延。所以,“如果人类再不注意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清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一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5)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淡水资源 点拨:本题以漫画的形式反映了全球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危机。漫画中一颗忧郁的眼睛滴下一滴泪水,泪水上的"SOS"正是一种求救信号,隐含着人类发出了对淡水资源的呼救。当然,造成全球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原因(如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不均匀的),也有人为原因(如人类用水量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等)。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保护淡水资源。否则,总有一天,人类会因为缺少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而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备考14 ](信息迁移题)测试考点2、3、4 读图25-7,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甲图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20世纪以来,由于 急剧增长,以及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世界的耕地面积已趋于零增长,甚至有所减少。(2分)
(2)乙图所反映的问题是: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开发速度超过了资源的 的能力。(2分)
(3)甲、乙两图共同反映的问题是:人类经济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时 了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从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性原则。(4分)
12.(1)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地区后,由于地势平坦,水流减缓,泥沙沉积,日久天长,使河床不断抬高,成为“悬河”。“悬河”的主要危害是防洪任务艰巨,需要依靠人工建造大堤防止河水外泄,一旦大堤决口,灾情将十分严重 (2)从自然原因来看,黄土质地疏松,容易被流水侵蚀,加之该地区雨季集中,夏季暴雨强度大;从人为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遭受破坏,黄土失去植被保护 (3)反映了人水争地,围湖、围河造田,生态平衡破坏等现象。清朝初年,政府鼓励垦荒,增加人口,导致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从而出现盲目垦荒的现象。“每遇潮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巩固打坝,拱塞日多”,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4)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过低,耕地撂荒,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措施有:①增加农业的科技投入,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的生产管理,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②加强对当地煤炭资源的管理,减少资源浪费;③加强环境管理,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点拨: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政治、地理、历史知识,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备考1 3(创新探究题)测试考点1、3、4 读漫画(图25-6),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该漫画反映的是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2分)(2)产生该问题的自然原因是:① , ② 。(4分)
(3)产生该问题的人为原因有:① , ② 。(4分)
(4)有人警告说:如果人类再不注意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清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8分)
(5)900多年前,斯里兰卡国王班胡一世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让降到大地上的每一滴水在未造福人类之前就流人海洋”。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来说, 这句话的特殊的意义是 。(6分)
10.A点拨:本题利用绿色奥运的要求,综合考查了能源利用等问题。北京禁止高硫煤的使用,目的主要是保护环境;我国能源以用煤为主,因此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即使使用低硫煤仍对大气有污染。
备考11测试考点4 采用煤液化技术( )
A.增加交通运输的压力
B.便于运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小
C.成本高,地区适应性不强
D.便于生产
9.C点拨:使用铅会导致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很大,比如儿童得血癌,成人不孕等,因而提倡使用无铅汽油,以减少大气污染。
北京为迎接绿色奥运,禁止在市区使用含硫高的煤炭,推广利用天然气,并与美国合作,研究煤炭的液化技术。回答10、11题。
备考10测试考点2、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硫煤燃烧产生大量硫氧化物,易形成酸雨
B.我国的酸雨以硝酸型酸雨为主
C.我国煤储量在逐年减少,北京禁止高硫煤使用量,目的是节约煤炭
D.使用低硫煤不会产生大气污染
8.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源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由于塑料包装在自然界降解太慢,而且污染环境,因此提倡使用纸包装。
备考9测试考点4 实现汽油无铅化是保护环境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禁止使用含铅汽油,主要原因是( )
A.降低汽油成本 B.节约铅金属 C.避免铅污染大气 D.含铅汽油燃烧率低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