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6830  216838  216844  216848  216854  216856  216860  216866  216868  216874  216880  216884  216886  216890  216896  216898  216904  216908  216910  216914  216916  216920  216922  216924  216925  216926  216928  216929  216930  216932  216934  216938  216940  216944  216946  216950  216956  216958  216964  216968  216970  216974  216980  216986  216988  216994  216998  217000  217006  217010  217016  217024  447348 

15.读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________和________。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亚寒带某些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西部严重缺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室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 甲烷 ①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变化之中,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②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多,CO2强烈吸收红外线辐射,使大气增温 (2)①气候更加干旱②退化成草场 ③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

(3)气候干旱 是 温室效应会使该地区更加干旱,影响农业生产

试题详情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从上图可以看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层变薄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C.太阳辐射增强

D.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增多

解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

答案:B

13.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性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因此,A项因果关系颠倒;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故B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有的地方变干,有的地方降水增加,但总体降水不一定增加,故C项错;南极的大陆冰川融化,面积应该减小,故D项不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1.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解析:气候温暖湿润时,树木生长旺盛,年轮稀疏;而寒冷干燥时,生长缓慢,年轮稠密。

答案:10.B 11.C

试题详情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全球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

解析: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读图可以确定全球升温3℃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影响,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增产。

答案:B

9.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解析: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北非粮食减产;西亚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区,中亚多为温带沙漠气候区,在全球温度升高3℃后,中亚粮食增产幅度(0-40%)没有西亚地区(>40%)大。

答案:B

试题详情

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5-7题。

北京和张家口两地近50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

5.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解析:读图可知,就多年平均气温而言,①比③高;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②的降水量大于④。比较北京与张家口可知,北京的纬度比张家口低,所以多年平均气温高;北京比张家口靠近海洋,所以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张家口大。故表示北京气候的是①和②。

答案:A

6.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解析:分析资料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上升,降水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减少,所以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答案:D

7.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解析:气温呈波动上升,降水呈波动减少,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因为气温上升,蒸发量就会增多,加上降水量减少,地表就会变得更干燥与疏松,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答案:A

试题详情

(2010·湖南师大附中)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4.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解析: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又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现象;为了控制全球变暖,各国应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3.A 4.D

试题详情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雪线应该升高;东海的温度比南海低,随着全球变暖,东海的水温升高,南海的鱼种也能在东海生存;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是全球变暖的结果;由于全球变暖,原来的生态系统被打乱,所以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答案:A

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积雪是水体的一种,由于水体的热容量比较大,能够对气候起到调节作用,积雪面积减少,对大气的调节作用降低,导致地表温差加大;积雪面积较少,岩石被裸露,遭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将加剧,容易导致岩崩现象;积雪与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没有直接联系;积雪较少,说明气温升高,所以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升高。

答案:D

试题详情

第五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试题详情

18.读下列材料,回答各小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

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

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 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 056
6 838
7 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420
442
460

材料三 下图中的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目前河南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 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冠军”,实现了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房”的历史性转变。

(1)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________和

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评价河南省成为“天下粮仓”的自然条件;分析促成该省这一历史

性转变的主要因素。

答案:(1)1956-1960(1961) CD

(2)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上升。 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

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需求量上升。

(3)有利: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不利: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旱涝等气候灾害频繁;春季低温冷害(寒

潮);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全国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保鲜冷藏技术的发

展;劳动力资源丰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