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7.根据漫画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并解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题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球水危机(全球水荒;全球水资源紧缺)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水资源是有限的;世界人口剧增,生活用水剧增,世
界经济的发展,生产用水激增;水体污染、浪费严重。
16.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
材料一 见下表。
地区 |
总人口 占世界 (%) |
GDP占世界(%) |
水资源总量(km3) |
水资源年开采量(km3) |
水资源年人均开采量(m3) |
水资源利用结构 |
||
生活 |
工业 |
农业 |
||||||
北美洲 |
7.9 |
27.3 |
6
443.7 |
608.44 |
1
451 |
9 |
42 |
49 |
南美洲 |
5.6 |
9.3 |
9
526.0 |
106.21 |
332 |
18 |
23 |
59 |
材料二:见下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4)题。
(1)图中的科隆群岛上栖息着南极企鹅,其原因是受________的影响。
(2)有关亚马孙河的描述,可信的是(多选)( )
A.河上有时漂浮着直径二三米的大圆叶
B.含沙量很大
C.发源于西部高大山系,流经平原地区
D.流量季节变化大
E.其流域夏季降水少
F.其河口海域变成了“淡水海”
(3)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水资源开采率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
(4)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解析:第(1)题,南极企鹅适宜于在常年低温的环境下生长,而科隆群岛纬度低,只可能是附近的秘鲁寒流为其降温。第(2)题,亚马孙河流域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高,流域面积大,全年降水充足,季节分配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径流量世界最大,河口宽阔,有“河海”之称。第(3)题,南北美洲水资源总量可直接读取相关数据比较,而水资源利用率,需将两地水资源开采量与其总量进行估算后,再行比较。第(4)题,南北美洲水资源利用构成的差异,可直接将表格中工业、农业、生活三类用水比值状况进行分析,如果从相同点与不同点两方面展开描述则最佳。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类比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潜力上展开,其明显的不同点是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而南美洲发展中国家占主导。
答案:(1)寒流(洋流或秘鲁寒流) (2)ACF (3)少 高
(4)特点:①水资源开采利用结构中,工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大;②农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小;③生活用水比重南美洲比北美洲大。差异: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工农业高度发达);南美洲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潜力大。
15.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联系2010年元旦前后我国某市经历的一次寒潮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读“某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前后天气变化情况。
(2009年12月28日-2010年1月3日)
过境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境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境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上海市的寒潮大多源于________一带。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羽绒服装热销
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解析:寒潮是冷锋过境引起的,冷锋过境前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气温骤降、刮风,常伴有雨雪;过境后气温相对较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寒潮多源于西伯利亚一带,属于反气旋。寒潮过境时气温骤降、刮风,常伴有雨雪,所以感冒患者数量猛增,交通事故频发,城市用电、用气量会增加,羽绒服装热销以防寒,病虫害受冻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答案:(1)气温较高(受暖气团控制)、气压较低 气温骤降、风力加大(伴有雨雪) 气温较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西伯利亚、蒙古 (3)B (4)ABDE
(2010·济宁质检)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12-14题。
|
中国 |
美国 |
澳大利亚 |
法国 |
世界平均 |
人均水资源 拥有量(m3) |
2 200 |
8 952 |
18 245 |
3 357 |
8 900 |
每万元GDP 耗水量(m3) |
5 045 |
514 |
387 |
288 |
1 344 |
12. 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解析:由图表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最少的,约占世界的1/4。澳大利亚由于人口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最大,约是美国的10倍。
答案:B
13.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解析: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最高是因为技术水平低,对水资源的浪费,循环利用率低,节水意识淡薄。
答案:B
14.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解析:要建设节水型社会,降低每万元GDP耗水量,必须加大技术改造,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从而提高水的利用率,这才是主要措施。
答案:C
上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有三处水面。读图,回答9-11题。
9.关于图中①、②、③三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B.③处为咸水湖,盐度较高
C.②较①、③两处盐度高
D.①、③两处都位于同一巨大断裂带之中
10.在影响图示地区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中,水资源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水资源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
A.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少
B.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少
C.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需求量大,缺水严重
D.该地区冲突多,水污染严重
11.图示地区大部分为沙漠,但某地区仍有蔬菜和鲜花大量出口到欧洲,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抽取地下水 B.淡化海水
C.发展节水农业 D.拦截巴勒斯坦水源
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为巴勒斯坦地区。第9题,①为地中海,②为死海,③为红海,以死海盐度最高,死海和红海都位于东非大裂谷断裂带的延伸范围之内。第10题,图示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强、气候干燥、径流量小。第11题,以色列有农产品大量出口,主要是因为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了节水农业。
答案:9.C 10.B 11.C
读“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图”,回答6-8题。
6.水资源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 非洲 B.亚洲 大洋洲
C.南美洲 欧洲 D.南美洲 大洋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信息可知水资源总量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
答案:B
7.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B.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C.河流的空间分布不均
D.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
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造成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各大洲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答案:A
8.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包括( )
①修建水库 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③人工增雨 ④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修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人工增雨是增加降水量的措施;在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为了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必须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也很严重,因此要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答案:D
2008年初,暴风雪席卷全国,15个省市、数千万同胞受灾。面对百年难遇的雪灾,有专家指出,这次冰雪冻雨灾害是多种天气因素综合影响引起的。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这次雪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次灾害的形成与冷锋南下有关
B.此次灾害的形成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C.该雪灾使南方泥石流加剧
D.这次雪灾对南方的森林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解析:此次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持续雪灾原因主要是:拉尼娜现象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大气环流异常。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异常强大,在长江以南遭遇北方的强冷空气,形成持续的冷锋降水天气。这次雪灾导致南方地区通信、电力设施损坏,交通受阻,农作物、植被遭受冻害,造成的损失极大。
答案:A
4.雪后持续低温,原因可能是( )
①积雪大量吸收太阳辐射,造成地面温度低 ②积雪大量反射太阳辐射,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 ③受冷气团控制,温度降低 ④家庭取暖增多,大气污染加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降雪后,积雪大量反射太阳辐射,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且受冷气团控制,温度降低。
答案:B
5.此次雪灾使得南北铁路大动脉梗阻,南方电煤严重短缺,上图中哪一港口城市在此次北煤南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A.A城市 B.B城市
C.C城市 D.D城市
解析:北煤南运的城市是秦皇岛。
答案:B
上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A.台风、洪涝
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台风
D.干旱、洪涝
解析:从发生的次数来看该气象灾害西北地区多,东南地区少,可以推断是以寒潮和沙尘暴为主的气象灾害。
答案:B
2.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为盆地 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
解析:从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区,是盆地地形,受寒潮和沙尘暴影响小。
答案:A
第五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节 寒潮及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6.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第(1)题,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是恐惧、崇拜,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是微乎
其微的;农业社会,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工业社会,人类开始征
服自然,人地关系呈现全面的不协调。第(2)题,将丘陵改为梯田,发展种植业,
破坏了植被,地表因缺乏植被的保护而出现各种生态问题。第(3)题,隋唐时期围
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不
足,客观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大量人口南迁,以及人口增加的压力所造成的。第
(4)题,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得
以认可,而这个过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
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陡坡丘陵山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
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
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