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0·南京二模)读以下两幅“区域略图”,回答7-8题。
7.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水资源丰富 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
①植树造林 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③完善交通 ④清除污染,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下列各图所示区域内。据此回答4-6题。
4.图1所示农牧交错带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是 ( )
A.150 mm-300 mm B.300 mm-450 mm
C.450 mm-700 mm D.700 mm-850 mm
5.图2所示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障碍,不包括 ( )
A.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B.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
C.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第二大林区
D.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加剧
6.图3所示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1-3题。
1.图中M、N是世界著名河流,两河共同的特征是 ( )
A.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B.下游补给量大
C.水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D.支流少
2.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正确的是 ( )
A.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 B.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
C.②地:热带雨林带,地形 D.②地:热带草原带,洋流
3.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
B.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C.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D.乙地草原广布,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
15.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a、b为晨昏线,且晨昏线由a向b方向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甲地的昼长是 小时。
(3)试说明此季节北京与堪培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夏至日时太阳高度大小与某日太阳辐射强度曲线图”。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据此回答13-14题。
1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可能是 ( )
A.昆明 B.重庆 C.武汉 D.郑州
14.该城市的昼长大约为 ( )
A.10小时08分 B.11小时25分
C.12小时35分 D.13小时52分
(2010·南宁一模文综)右图为“地球上某日部分等太阳高度线示意图”,EF为晨线,E点地理坐标是60°E,80°N。据此回答11-12题。
11.此时,大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
A.60°W,20°N B.120°W,10°N
C.60°E,10°S D.120°E,0°
12.此时,图中赤道上各点太阳高度的值(H)正确的是 ( )
A.Ha=90° B.Hb=20° C.Hc=70° D.Hd=80°
(2010·云南统考)如图所示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据图完成9-10题。
9.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10.有关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最大昼长小于12小时 B.②地在回归线上
C.③地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D.④地四季分明
(2010·武汉5月)读右图,完成7-8题。
7.若GH为赤道,EF为晨昏线。地球公转的某一过程中,θ角不断变大,
则 ( )
A.地球公转速度渐快
B.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C.北极地区的极昼或极夜范围渐大
D.全球趋于昼夜平分
8.若OE、OQ分别为日界线,θ按顺时针方向增大,则 ( )
A.图示半球逆时针自转 B.OQ地方时为0时
C.太阳直射OF经线 D.O点附近极昼范围扩大
(2010·黄冈模拟)读“6月22日四地日出时刻与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甲中,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6.图乙所示的地点,最有可能对应图甲中的哪个地点 ( )
A.① B.② C.③ D.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