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依据上图可以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气候特征,如下图所示
气候带 |
纬度 |
气候类型 |
分布地区 |
气候特点 |
|
大致在 |
热带雨 林气候 |
大致在南北纬l0°之间,主 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 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 尼西亚等地。 |
处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高温多雨。全年皆 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雨量大都 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
热带草 原气候 |
大致在南北纬l0°至南北回 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 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 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
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 季湿季明显交替。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形 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控制时,形成干旱 少雨的干季。全年降雨量在750-1000毫米 之间。 |
||
热带 |
南北纬 30°之 间 |
热带季 风气候 |
大致在南北纬l0°至南北回 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 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 显著。 |
在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夏季风 来临,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来 临,降水明显减少。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 温在20℃以上,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2000 毫米左右。 |
热带沙 漠气候 |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 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 大沙漠区。 |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少雨,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强烈,气温极高。 |
||
亚热带 |
大致在 南纬或 北纬30° ~40°之 间 |
亚热带季 风气候和 季风性湿 润气候 |
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 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 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等地。 |
前者夏热冬温,冬季变化明显。夏季风时, 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时,受 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减少。后者冬夏温 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较前者均 匀。 |
地中海 气候 |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 海沿岸,南北美纬度30°- 40°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 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 等地。 |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 制这里,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 气旋活动,暖湿多雨。年降水量在300- 1000毫米左右。 |
||
|
大致在 南纬或 北纬40° -60°之 间 |
温带季 风气候 |
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 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 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 岛。 |
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时,寒冷干燥l 夏季风时,暖热多雨。年降水量在500-600 毫米左右。 |
温带 |
温带大 陆性气 候 |
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 |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冬季严 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很大。 |
|
温带海 洋性气 候 |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南 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
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终年湿 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 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 |
||
亚寒带 |
南北极 圈附近 |
亚寒带针 叶林气候 |
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大陆 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
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 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而 且集中在夏季。 |
|
极地附 近 |
苔原 气候 |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
全年严寒,皆为冬季。最热月气温仅达1℃ -5℃。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 |
寒带 |
冰原 气候 |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 兰内陆地区。 |
全年酷寒,各月气温皆在O°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约在-29℃--35℃,北极地区在-22℃以下。 |
|
高原气候 和山地气候 |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 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 安第斯山等。 |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强,风力也 大。 |
例读“亚欧大陆轮廓图”,对照四幅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只填气候类型代号,下同)。该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规律是终年盛行 风的地区。
(2)B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该地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成因是 , 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
(3)C地气候类型除了分布于本大陆外,还分布在 大陆的内陆地区。
(4)D地冬季,强大的 高压与 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 (特点)的偏北风,常出现 等灾害性天气。
答案:(1)丙 西
(2)甲 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3)北美
(4)亚洲 赤道 干燥寒冷 寒潮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关系模式图
2.气旋与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气压状况 |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
|
气压梯度力方向 |
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 |
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
|
|
北半球 |
逆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 |
顺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
气流流向 |
南北球 |
顺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 |
逆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
天气状况 |
多云雨天气 |
多晴朗、干燥天气 |
|
平面示意图(北半球) |
|
|
|
空间示意图 } |
|
|
|
我国典型的天气 |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 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
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 旱.冬季暴发的寒潮天气 |
例读下面“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 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图中实线M表示的含义是 ,虚线N表示的含义是 。
(3)图中①②两处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 ;如果此图所示范围在南半球,则①②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若就气压分布而言,又分别被称为 , 。
(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 。
(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原因是 。
(6)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且为 锋面。该锋面过境时,一般常出现 。
答案:(1)C
(2)高压脊线低压槽线
(3)气旋 反气旋 气旋 反气旋 低压 高压
(4)阴雨天气
(5)② ②为高气压中心,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故气温日较差大
(6)N 冷 刮风、降温、阴天、下雨等天气现象
1.锋面系统
锋面类型: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可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表一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类型 |
冷锋 |
暖锋 |
气团运动 |
冷气团主动移向 暖气团 |
暖气团主动移向 冷气团 |
锋面图示 |
|
|
锋面符号 |
▲ ▲ ▲ |
,IL roll ▲ |
过境时 天气 |
阴天、刮风、下 雨、降温 |
多为连续性降水 |
过境后 天气 |
气温、湿度下降, 气压升高,天气 转晴 |
气温湿度上升, 气压下降,天气 转晴 |
降水时间 |
时间短,强度大 |
时间长,强度小 |
降水位置 |
主要在锋后 |
锋前 |
总结:①不管是冷锋还是暖锋都会造成降水和风。一般来说,冷锋降水强度和风都比较大。暖锋造成细雨绵绵的天气。我国夏季的暴雨,主要的气象灾害一般和冷锋有关。
②冷锋和暖锋形成的降水都是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③冷锋的锋面坡度比暖锋的锋面坡度大一些
④冷锋和暖锋对天气的影响不同
⑤准静止锋与天气: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前者如江淮准静止锋,形成在夏季;后者如昆明准静止锋形成在冬半年。
补充:冷暖锋判断法
A.平面图判断法。在上面等压线图中,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 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倾0,如PN。
(2)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移动的箭头A指向锋面PM,而暖气团B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PN。
(3)根据雨区的位置。雨区在锋后(A侧)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C侧)的为暖锋。
B.侧视图判断法。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1)锋面坡度。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3)雨线倾斜方向。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暖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因冷锋是冷气团推动锋面移向暖气团,暖锋相反。
由上图可知:
①气压带成因不同:极地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属于热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属于动力成因。
②对降水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降水较多;信风带、东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降水较少。
③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致。
例下图是“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答案:(1)B (2)A
2.季风环流
①海陆分布对高低压的影响
月份 |
北大西洋 |
亚欧大陆 |
北太平洋 |
一月 |
冰岛低压 |
亚洲高压 |
阿留申低压 |
七月 |
亚速尔高压 |
亚洲低压 |
夏威夷高压 |
总结如下:
①亚洲东部地区最典型
②季风形成的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③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例 下图为某月沿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
(1)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答案:(1)C (2)A (3)D
3.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风向和等压线斜交。
(1) 在等压线图中A点处,绘出近地面的形成风向和受力情况(北半球)
(3)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风向与等压线关系是: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问的夹角 。
(4)越往高空,风向与等压线之问的夹角 。
(5)风速随高度增加而 。
答案:(1)见下图,其中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地转偏向力,是摩擦力,V是风向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2) ③地转偏向力 三者顺序可以交换
④摩擦力
二力平衡时风向: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三力平衡时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越大 (4)越小 (5)增加
2.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1.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2.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①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对应高空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对应高空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
②高压和低压是指同一高度上的气压高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中气压:
④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可以简单归结为: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高度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风)
例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读图分析回答。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是 ,理由是 。
(2)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相比,气压较高的是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4)若此图表示季风现象,此时北半球的季节应是 ,判断理由是 。 (5)若此图表示海陆风现象,此时该地正是 .(白昼、夜晚)
答案:(1)b近地面空气密度大;
(2)海洋
(3)A→B→D→C→A间环流为顺时针方向;
(4)夏季 夏季陆地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较低;
(5)白昼
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保温作用是通过大气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并把大部分的热量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从而减少了地面热量的损失。具体过程图解如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