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地域差异明显,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重点在于成因和分布。
例 有关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季风区以旱涝、风沙、盐碱、地震等灾害为主
B.西北干旱区以干旱、风沙、盐碱化等灾害为主
C. 青藏高寒区以低温冷害、盐渍化灾害为主
D.全国灾害损失的l/3发生在沿海地区
答案:A
18. 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读“世界各大洲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是什么?
(2)欧洲西部与其他大洲相比,水旱灾害较少,原因是是什么?
(3)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原因是是什么?
(4)南美洲西部是地震多发地区,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该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5)近年来,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化现象严重,试分析该灾害加剧的原因。
第2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
[知能联动]
17.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源深度约33公里。截止到2010年4月24日,青海玉树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2192人。
材料二 青海广播网讯(4月15日),未来一周玉树震区和救灾沿线将出现降雪、大风和降温天气。根据气象预报,22号白天到23号夜间,玉树震区仍然阴天有中雪。西宁到共和沿线有小阵雨,共和到清水河沿线有小雨雪,清水河到玉树公路沿线阴天有中雪,有6到7级偏西风,山口地区最大风力可达8到9级。
材料三 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有15公里。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l0万人。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比分析两地区死亡人数差别巨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简述玉树地震救援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16.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与下列叙述对应正确的是(在叙述后面填上相应的字母) 防潮堤严重破坏:
陆地发生海侵,大片低地淹没:
海浪潮流作用加强:
地下水海水入侵加剧:
淤积作用加强,港口航道淤塞:
海平面上升:
河口海水倒灌,咸潮入侵:L或P
(2)请简要说明s一潮洪灾害加剧一P效应链的地理原理。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13-15题。
13.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14.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l2、1、2月
15.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D.气温高,蒸发量大
12.假如暴雨发生时该流域的森林早已被砍伐,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应为
11.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
①植树造林②人工降雨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右图所示的是一个为森林覆盖的河流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据此回答12题。
10.修建水库后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④旱涝灾害的发 生机率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如下图),回答6-9题。
6.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7.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8.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a B.b C.c D.d
9.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 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 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图),回答10一11题。
5.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自然灾害的类型是
A.洪涝、地震、干旱、风暴潮、地震
B.风暴潮、干旱、地震、洪涝、台风
G.地震i滑坡、洪涝、台风。干早
D.干旱、洪涝、风暴潮、地震、滑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