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6958  216966  216972  216976  216982  216984  216988  216994  216996  217002  217008  217012  217014  217018  217024  217026  217032  217036  217038  217042  217044  217048  217050  217052  217053  217054  217056  217057  217058  217060  217062  217066  217068  217072  217074  217078  217084  217086  217092  217096  217098  217102  217108  217114  217116  217122  217126  217128  217134  217138  217144  217152  447348 

(2011·江西联考)图3为冷锋示意。读图3回答21-24题。

 

21、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乙>丙>甲

22、乙地未来一段时间天气转晴,并且

    A、气温、气压上升                     B、气温、气压下降  

C、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D、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23、若甲地位于丙地的偏北方向,则该锋面

    A、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24、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递增则称为“逆温”现象,此时图中各处最容易出现逆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试题详情

(2011·皖南联考)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影响我国东部各地霜期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植被

20.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

    A.气温日较差小                   B.地面辐射强

    C.风力强劲                      D.大气逆辐射强

19.A东部各地霜期的变化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影响其主要因素为气温。

20.B地面辐射强,地面降温快,有利于霜冻发生。

试题详情

(2011·安徽联考)在甘肃陇南万象洞的一根石笋上,记录了中国过去1820年的气候变化史,更隐藏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密码。从公元530年到850年的这个时间段里,包含了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和唐代的大部分时间。在此期间季风逐渐减弱,然后在公元860年突然降到最低点,随后虽又回升了一些,但保持低水平的稳定,之后又在910年到930年之间突然下降,而这个时间正好对应唐王朝衰落的时间。而随后的60年,季风急剧增强,在980年出现一个峰值。直到1020年,季风强度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研究者把从960年到1020年这段时期称为“宋代强季风期”。读公元190年以来季风强弱示意图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回答17-18题。

朝代(时间)
冷暖期
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晋(265-420年)
寒冷期
匈奴族
南宋(1127-1279年)
寒冷期
蒙古族
元(1279-1368年)
寒冷期
蒙古族
清(1644-1911年)
寒冷期
满族

17.由图可知                                                     (   )

    A.季风强弱和王朝兴衰关系不大

    B.季风强度处于一种波动上升变化的状态

    C.季风的减弱对应王朝的更替

    D.季风通过影响人们思想变化而导致古代王朝的兴衰

18.下列对少数民族人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此时农牧界线向南迁移           B.中原(南方)地区气温没有变化

    C.少数民族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D.冬季风减弱,导致气候寒冷

试题详情

(2011·安徽联考)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O℃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冻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读冻雨天气形成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6.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试题详情

(2010·杭州模拟) 读图2,回答 13-14题。

 

13.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4.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试题详情

(2010·长沙模拟)下图是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折线表示副热带高压脊所在的位置,阴影部分表示雨带的大致位置。完成11-12题。

11、当华北地区“春雨贵如油”,而江南地区“春雨遍地流”时,高压脊大致位于:

A.15°N--20°N附近的滇南地区     B.15°N--20°N附近的南岭或其以南地区 

C.25°N-30°N附近的长江流域     D.30°N--35°N附近的黄河流域

12、当副热带高压脊位于25°N-35°N附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沙尘天气频繁的季节     B.黄淮海平原土壤出现返盐现象 

C.黄河上游出现“凌汛”,现象      D.东南沿海为易受台风侵袭的季节

试题详情

(2010·重庆模拟)图4“某地区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4中A气压系统在地球上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是

A.带状分布;热量差异、动力高压

B.带状分布;水分差异、热力高压

C.块状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动力高压 

D.块状分布;海陆热力差异、热力高压

9.图示季节,有关该系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系统影响美国西南部,天气炎热干燥

B.该系统影响北美东南部,台风活动频繁         

C.该系统影响太平洋西岸,长江洪水成灾

D.该系统影响亚欧大陆,中国寒冷干燥       

10.下列地点地方时由早到晚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试题详情

(2010·福州模拟) 福州三中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不同地方初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7.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

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C.棉花花期不变                    D.棉花花期滞后

试题详情

(2010·宁夏模拟)构建模式图(图2),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3-5题。

3.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4.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使大气温度升高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

5.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具寒流性质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动力为西风

试题详情

(2010·汪清模拟)《中国海洋报》2008年1月23日报道,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是(  )

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  ②澳大利亚大堡礁  ③大兴安岭森林  ④西湖风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末日旅游”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

B.使南北差距缩小

C.使生物更趋于多样化

D.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环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