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江西联考)图3为冷锋示意。读图3回答21-24题。
21、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乙>丙>甲
22、乙地未来一段时间天气转晴,并且
A、气温、气压上升 B、气温、气压下降
C、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D、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23、若甲地位于丙地的偏北方向,则该锋面
A、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24、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递增则称为“逆温”现象,此时图中各处最容易出现逆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1·皖南联考)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影响我国东部各地霜期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植被
20.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
A.气温日较差小 B.地面辐射强
C.风力强劲 D.大气逆辐射强
19.A东部各地霜期的变化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影响其主要因素为气温。
20.B地面辐射强,地面降温快,有利于霜冻发生。
(2011·安徽联考)在甘肃陇南万象洞的一根石笋上,记录了中国过去1820年的气候变化史,更隐藏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密码。从公元530年到850年的这个时间段里,包含了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和唐代的大部分时间。在此期间季风逐渐减弱,然后在公元860年突然降到最低点,随后虽又回升了一些,但保持低水平的稳定,之后又在910年到930年之间突然下降,而这个时间正好对应唐王朝衰落的时间。而随后的60年,季风急剧增强,在980年出现一个峰值。直到1020年,季风强度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研究者把从960年到1020年这段时期称为“宋代强季风期”。读公元190年以来季风强弱示意图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回答17-18题。
朝代(时间) |
冷暖期 |
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
晋(265-420年) |
寒冷期 |
匈奴族 |
南宋(1127-1279年) |
寒冷期 |
蒙古族 |
元(1279-1368年) |
寒冷期 |
蒙古族 |
清(1644-1911年) |
寒冷期 |
满族 |
17.由图可知 ( )
A.季风强弱和王朝兴衰关系不大
B.季风强度处于一种波动上升变化的状态
C.季风的减弱对应王朝的更替
D.季风通过影响人们思想变化而导致古代王朝的兴衰
18.下列对少数民族人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此时农牧界线向南迁移 B.中原(南方)地区气温没有变化
C.少数民族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D.冬季风减弱,导致气候寒冷
(2011·安徽联考)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O℃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冻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读冻雨天气形成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6.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10·杭州模拟) 读图2,回答 13-14题。
13.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4.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2010·长沙模拟)下图是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折线表示副热带高压脊所在的位置,阴影部分表示雨带的大致位置。完成11-12题。
11、当华北地区“春雨贵如油”,而江南地区“春雨遍地流”时,高压脊大致位于:
A.15°N--20°N附近的滇南地区 B.15°N--20°N附近的南岭或其以南地区
C.25°N-30°N附近的长江流域 D.30°N--35°N附近的黄河流域
12、当副热带高压脊位于25°N-35°N附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沙尘天气频繁的季节 B.黄淮海平原土壤出现返盐现象
C.黄河上游出现“凌汛”,现象 D.东南沿海为易受台风侵袭的季节
(2010·重庆模拟)图4“某地区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4中A气压系统在地球上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是
A.带状分布;热量差异、动力高压
B.带状分布;水分差异、热力高压
C.块状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动力高压
D.块状分布;海陆热力差异、热力高压
9.图示季节,有关该系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系统影响美国西南部,天气炎热干燥
B.该系统影响北美东南部,台风活动频繁
C.该系统影响太平洋西岸,长江洪水成灾
D.该系统影响亚欧大陆,中国寒冷干燥
10.下列地点地方时由早到晚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2010·福州模拟) 福州三中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不同地方初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7.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
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C.棉花花期不变 D.棉花花期滞后
(2010·宁夏模拟)构建模式图(图2),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3-5题。
3.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4.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使大气温度升高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
5.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具寒流性质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动力为西风
(2010·汪清模拟)《中国海洋报》2008年1月23日报道,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是( )
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 ②澳大利亚大堡礁 ③大兴安岭森林 ④西湖风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末日旅游”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
B.使南北差距缩小
C.使生物更趋于多样化
D.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环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