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7047  217055  217061  217065  217071  217073  217077  217083  217085  217091  217097  217101  217103  217107  217113  217115  217121  217125  217127  217131  217133  217137  217139  217141  217142  217143  217145  217146  217147  217149  217151  217155  217157  217161  217163  217167  217173  217175  217181  217185  217187  217191  217197  217203  217205  217211  217215  217217  217223  217227  217233  217241  447348 

9.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

    A.青海省          B.四川省          C.广东省          D.河南省

试题详情

8.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

试题详情

7.关于工业文明阶段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呈现的特点的是                            (   )

    A.利用方式的多样化     

    B.土地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

    C.非农业用地的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来衡量的

    D.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带来的食物安全问题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8-9题

试题详情

6.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_的是                                        (   )

    A.农业文明阶段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

    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D.人类通过.欧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试题详情

5.分析表格中自然资源利用范围和规模、利用方式、利用效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口数量的增多                    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资源的不断变化                    D.社会的不断更替

试题详情

4.沿经线方向从火灾多发地到洪水区          (   )

    A.自然带更替主要表现为于湿度地带分异

    B.年降水量逐渐增多

    C.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当日的昼长逐渐变长

    分析下表中内容,回答5-7题

社会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简单
中等
多样化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试题详情

3.关于火灾多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B.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C.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D.此时农民正为播种小麦做准备

试题详情

2.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相对高度大       B.热量丰富        C.纬度位置低       D.降水量大

2009年2月7日,如图所示地区南部发生森林火灾,干热的大风使大t火迅速蔓延,造成上万人无家可归。与此同时,图中北部地区则洪水泛滥,350毫米的雨量导致大水冲进城镇,淹没农田。读图完成3-4题。

试题详情

1.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试题详情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易错点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中自然带的延伸方向为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而更替方向为经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典型地区是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中自然带的延伸方向为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更替方向为经度变化方向即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为中纬度地区。

    说明:该知识点佚误较多的原因是学生对方向判断出现混乱。

[例1]下图为45~S附近某地区,其中①④处分别为太平洋与大西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经度,回答第(1)-(2)题。

(1)下列有关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处所属的板块名称是南极洲板块

    B.②处风力沉积作用明显

    C.③处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④处相对于①处表层海域温度低、盐度低

(2)自②处向北,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反映的是                                       (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

思维误区:不能根据题中给出的有效信息来判断该区地理位置,对于六大板块的分布在头脑中记忆模糊,造成第(1)题易错选B。第(2)题易错选C。

点拨:根据45°S、80°w、60°w,①④处分别为太平洋和大西洋,可判断该区域为南美洲南端,①处板块应属于南极洲板块。自②处向北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变化规律。

答案:(1)A(2)A

[例2]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   )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思维误区: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一般而言,交通线

    最好经过地形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施工费用,而且有利于交通线的维护;另外,还要考虑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应布局稠密的交通线。做题时不能正确分析不同地区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及不同线路穿过的地形区特征易造成错选A或B。

解析:京哈铁路主要经过东北平原,地形平坦,铁路建设不需要以桥代路;兰新铁路主要经过河西走廊,地势起伏不剧烈;京沪铁路经过平原地区,地质结构稳定,没有必要迂回

    曲折;成昆铁路经过横断山脉东部和云贵高原,地形起伏较大,因此该线桥隧相连。

    答案:D

    如图是我国四个山地的垂直区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