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7051  217059  217065  217069  217075  217077  217081  217087  217089  217095  217101  217105  217107  217111  217117  217119  217125  217129  217131  217135  217137  217141  217143  217145  217146  217147  217149  217150  217151  217153  217155  217159  217161  217165  217167  217171  217177  217179  217185  217189  217191  217195  217201  217207  217209  217215  217219  217221  217227  217231  217237  217245  447348 

3.若图中曲线为北半球等压线,则                                     (   )

    A.图中L线为高压脊线              B.①处风向为西南风

    C.①、③处可能有阴雨天气         D.③处气压数值高于②

试题详情

(2010·马鞍山模拟)下图是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地理事物的变化正确的是

     A.干旱、水土流失、台风

     B.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C.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青稞、小麦、水稻

(2010·海淀二模)读图1,图中a、b为等值线,且a>b。回答3、4题。

   

试题详情

    ①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A.密西西比河处于汛期

    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

    C.漠河的白天比广州短

    D.硅谷地区天气温暖湿润

    ②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A.9时40分        B.20时20分

    C.8时20分        D.21时40分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为主要信息载体,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坐标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的区域自然地理概况的了解程度。

    从图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是北半球夏季,密西西比河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为汛期;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州乔治岛的土地上,不在南极圈之内,一年之内无极昼极夜现象。北半球夏季,漠河的白昼比广州长。硅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为少雨期。

    图中已知经线65°,与35°相差30°且按地球自转方向度数递减,故应为65°W、35°W,图中昏线与赤道交点正好与95°W经线相交即95°W的地方时为18点,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北京时间应为8时20分。

    答案:①A   ②C

试题详情

    分析: 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下公式: (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两地相隔的时区数× 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

    2004年是闰年,二月份有29天(三月份是大月,有31天)。按出发地的时刻计算,90天后是四月二十四日上午10点。但是上海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圣弗兰西斯科是西八区的区时,按其在上海西面的方法来计算,要迟16个小时,所以到达地的时刻是四月二十三日18点。

    解此题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①换算区时题中有行程时间时,要统一归算成出发地(或到达地)的区时,并加行程时间。

    ②出发日期和到达日期是跨月份的,要注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是31天),小月(四、六、九、十一各月是30天)的天数,二月份要注意平年(28天)或闰年(29天)。一般地说,这一年的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的(如2004年)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 (如2003年)是平年。

    ③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也较复杂。须分别以 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例如在东八区与西八区之间,按包括东、西十二区在内来计算其相隔的时区数,则为: (12区-8区)+(12区-8区)=8区,即相隔8个时区。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其运算结果是相同的。

    答案:2004年4月23日18时 例二、如右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

  (1)OP的经度为__________,ON的经度为__________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________________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时间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

    能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推断经度并进而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和日期

    的变更特点来确定北京时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圆形地球上日

    期、时间变化推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推导和计算。

  (1)由图所给的条件,先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因为按地

    球自转方向ON-OP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OP-ON为3月

    21日(阴影部分),则ON为新一天的开始即3月22日0时,OP

    与日界线重合即为180°,根据图中120°推出ON为60°E。

  (2)明确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ON为3月22日零时,即可推出北京时间为3月22日4时。做题过程中可以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推断北京时间可以采用画数轴作辅图的方法。

    答案:(1)180° 60°E   (2)22  4

5、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1)基本规律(结合高一教材1.6的三个图进行理解和掌握)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哪个半球,这个半球的昼长一定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直射回归线时,该半球各地昼最长,另一半球各地昼最短。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0:00。

    赤道与晨(昏)线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00(18:00)。

    晨线和昏线到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时间段等长。

    南北半球同纬度的地方,一个半球该纬度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的该纬度的夜长。

    如:20°N的昼长等于20°S的夜长。66°34′N的昼长等于66°34′S的夜长。

    即20°N的昼长加上20°S的昼长等于24h,20°N的夜长加上20°S的夜长等于24h。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产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数值互余。

    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的切点在中央经线上。

    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值相等。

  (2)典型例题

试题详情

4、日期分界线

  (1)日界线

    人文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2)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的变化规律:

    东1区--→西12区   减一天

    西12区--→东12区   加一天

    **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3)典型例题

试题详情

3、国际标准时间

    以0°经线的地方时为标准的世界性时间。

试题详情

2、区时

  (1)、时区的划分

    ①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

    ②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

  (2)区时的计算

    时区的计算:某地经度除以15所得结果四舍五入便得答案。

    中央经线的计算:所求时区中央经线=时区数×15°。

    区时的含义:区时是本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与地方时计算方法相同,只是在计算的时候把地方时改为区时就行了。

    涉及飞机分行时间的两地区时的计算: 目的地区时=出发地区时±两地时区差×1h +飞行时间

试题详情

1、地方时

  (1)、地方时定义:

    地方时是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到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00),并以此为标准的时间。

    **注意:同一经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晚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②地方时的换算关系是:1h/15°;4m/1°;4s/1′。“东加西减”

    ③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④根据经度差计算地方时时为了减少计算失误,常常采用回避180°经线的办法,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计算:

最晚                              最早

    180°W      90°W       0°       90°E      180°E

  (3)典型例题:

    已知10°W的地方时为5:00,则75°E的地方时为

    分析:从上图可知10°W的时间晚,75°E的时间早。只要要求出两地间距,再根据“地方时换算关系”换算就可以得到两地的时间差,即:(10+75)°×4m/1°=时间差,再把这个结果加在10°W的时间上就得到答案。所以,答案为:5:00+[(10+75)°×4m/1°]=10:40。

试题详情

4、典型例题

    例一、读下面地形图、完成以下要求。

  (1)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种类是______,判断理由是:海拔高度在_____米以上,_______以下;相对高度在______米以下。

  (2)河流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图中A、B两点的距离是1厘米,地面实际距离为________米。

  (3)图示流域降水丰富,计划修建一个小水电站。仅此地形考虑,比较C、D、E三处在_______处建坝工程量最小,估计坝高不超过_______米。

    分析:本题的综合性比较强。第一问要通过判读海拔高度和估算相对高度判定该等高线图表示的是丘陵地形,其海拔最高低于500米(3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70米。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南向北流。注意河流的南段所在河段是从南向北下降(等高线向高程更高的地方弯曲表示出谷)。A、B两点的图上距离1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1除        厘米,即400米。第三问有关水库坝址的选择,关键是

    要选择地形最峡窄的河谷、同时上游有较大范围流域的集水区域,故应选择D年最适合。坝高的估测应考虑整个上游流域最低点和最高点的海拔,以及坝址处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海拔。坝过高则溢水,坝过低则库容不充分。此坝高不应超过20米,主要是D处东南面海拔高度的限制。

例二、读图A,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A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H表示),该点海拔约_________米。

  (2)在图B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在剖面图上标出M、N两点,将地形分成3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经济林种植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对你的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简要说明。

  (4)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用“//”标注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取取信息判断地形起伏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绘图能力。第(1)主要考查等高线数值的判断。图中有四个较大的山头,以300米等高线为基线,数一数它到四个山顶间相隔几条等高线,相差最多的地势最高。第(2)主要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般步骤是:①在绘制地形剖面图的长方形方框左侧作高度表;②把AB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转绘在地形剖面图的基线上并画出相应的对应点;③在地形剖面图上把各垂直对应点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完成了绘图。第(3)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了解。根据地形坡度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案,地势陡峭处宜植树造林,坡度较大处宜种植经济林,平缓处宜发展种植业。从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出350米和250米是较为明显的分界线。第(4)具体考查水库坝址的选择,选址的基本要求是:工程量尽可能小,库容量尽可能大。

    [答案](1)H位置见图C,  600-649

  (2)垂直坐标标注正确  剖面线正确  (见图D)

  (3)M、N点的海拔分别为350米和250米  (见图D)就剖面线所在的山坡看,高于M的坡度较陡,应该实行封山育林。在MN之间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开垦,但是可以适度发展果树种植。低于N的山前地带,地势较平缓,可以适度发展种植业。 (4)见图C

    例三、读断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断崖E的高度是__________

  (2)、断崖顶部的高度为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的两个问题很容易混淆,要认真区分。

    断崖E的高度是指崖顶到崖底的相对高度,断崖顶部的 高度是指海拔高度,但都是一个取值范围,不是固定的 数值。

    断崖的高度可以根据公式“(n-1)d≤△H<(n+1)d 进行计算,其中n指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指等高线间距。    断崖顶部的高度是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等高线到下一个较大数值等高线之间的部分。

    答案:(1)、150≤△H<250

  (2)、250≤h<300

<三>、时间计算

试题详情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绘制方法:⑴作剖面图的水平基线;(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 ,画纵坐标;(3)量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交各点距离 ,并平移到坐标图上;(4)用平滑曲线连结各点。

    判读方法:(1)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2)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关键点;(3)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 ,在剖面图上是否反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