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7063  217071  217077  217081  217087  217089  217093  217099  217101  217107  217113  217117  217119  217123  217129  217131  217137  217141  217143  217147  217149  217153  217155  217157  217158  217159  217161  217162  217163  217165  217167  217171  217173  217177  217179  217183  217189  217191  217197  217201  217203  217207  217213  217219  217221  217227  217231  217233  217239  217243  217249  217257  447348 

10.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

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

试题详情

 (2010·泰州模拟)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此回答8-9题。

8.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9.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

A.沙丘      B.火山锥     C.冲积扇        D.风蚀洼地

试题详情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7.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

A.①泥沙沉积          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         D.④水平挤压

试题详情

5.(2008·广东高考)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试题详情

4.表中A、D径流带的主导外力作用分别是                  ( )

①风力作用 ②流水作用 ③冰川作用 ④海洋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3.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读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统计表,回答第4题。

径流带名称
降水量(mm)
径流深度(mm)
蒸发量(mm)
径流系数(%)
A
<200
<10
<200
<10
B
200-400
10-50
200-300
10-20
过渡带
400-800
50-300
300-400
20-40
C
800-1600
300-900
400-700
40-60
D
>1600
>900
>700
>60

试题详情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2008·江苏高考)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第3题。

试题详情

16.解析:该题侧重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1)题,读表中数据分析即可,原因主要受太阳高度影响。第(2)题,夏至日、冬至日太阳辐射总量差异主要体现在远日点、近日点附近的日地距离及直射点的位置(太阳高度角)的差异。第(3)题,从气候类型的差异及气候特征上分析。第(4)题,注意把握分析西部地区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

(2)夏至日,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相对较少;冬至日,太阳运行到近日点附近,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

(3)我国东部南方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同纬度世界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气候,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我国夏季受季风气候影响,处于雨季,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大。

(4)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但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所以气温较东部低,东部相反。

试题详情

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温度约为15℃,也为液态水存在提供了条件,同时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不太大,这样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0 100

(2)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也只能以固态或晶体形式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3)日地距离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

(4)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季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季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试题详情

11.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①地位于横断山区,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因此两地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答案:C

12-14.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太阳活动有规律可循,是可以预报的,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产生的短波辐射和带电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

答案:13.C 14.A 15.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