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7105  217113  217119  217123  217129  217131  217135  217141  217143  217149  217155  217159  217161  217165  217171  217173  217179  217183  217185  217189  217191  217195  217197  217199  217200  217201  217203  217204  217205  217207  217209  217213  217215  217219  217221  217225  217231  217233  217239  217243  217245  217249  217255  217261  217263  217269  217273  217275  217281  217285  217291  217299  447348 

4.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现象中的   造成的。

    A.气旋活动频繁     B.梅雨连绵         C.冰雪融化        D.春雨霏霏

试题详情

3.甲图中AB段河流流向可能是                                                  (   )

    A.西北流向东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不能确定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试题详情

2.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   )

    A.Q地可能贮藏丰富的油气资源

    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

    C.在P地向下钻探可以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

    D.P地地下水丰富

题型二  陆地水和水循环

[典例 1]读图,回答问题。

(1)泉水补给区位于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溶洞常形成于                                                           (   )

    A.沉积岩中        B.变质岩中         C.侵入岩中        D.喷出岩中

    解析:依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补给区和排泄区的分布特征、岩性做出判断。

    答案:(1)D   (2) A

[变式训练]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

试题详情

1.图示地质构造为                                                           (   )

    A.背斜构造        B.断层构造         C.岩浆侵入构造     D.褶皱构造

试题详情

2、地域分异

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②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如:                      (   )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③自然带的特点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消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和海洋性气候
温带草原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带
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貂
未发育

    ④世界(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分布

热点题型探究

题型一  自然带

[典例 1](2006 年重庆卷)图中数码1-7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问题。

  (1)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2)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1与5        B.1与6           C.3与5           D.3与6

解析:由题可知该大陆的自然带以①为中心对称分布,此现象非洲最具有代表性,特别是20°E。结合板块位置可得到答案。由上题可推出①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结合沿南纬某纬线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只有澳大利大陆才具备这种特征。

    答案:A  C

    [变式训练](石家庄07年1月)读图,回答1--2题。

试题详情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生物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一个自然综合体。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

表现: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试题详情

2.土壤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作用:结合陆地环境的枢纽、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

  (2)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固相
 
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
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
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
长过程的需求
 
土壤
组成
 
     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集中在表层,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水分:液相

     空气:气相

    重要性: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理想土壤成分: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孔隙    土壤固体

    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3)土壤的形成

        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形成过程
 
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

要点四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试题详情

1.生物

  (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

       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

光照   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

    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

         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

热量分布  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

    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

    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

    骆驼刺:叶子刺化,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地   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

    ③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

    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

    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

    芦苇--水湿环境

    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

    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

    “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

    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

    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较密降水量较少。树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较疏。

    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植物分布、气候差异、地形起伏、人类活动等

    熊猫--箭竹

    悉尼奥运吉祥物:树袋熊--新鲜桉树叶

    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南迁针叶林,免受大风雪袭击,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从森林北迁苔原带,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可以找到更好食物。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根本原因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简单化学反应式为:

 

    ②光合作用过程和生物循环

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③主要表现

促使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改造了水圈;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另外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试题详情

2.地貌

  (1)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  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

  (2)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①地壳运动

性质方向
概   念
结   果
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升降运动(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②板块构造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非洲、美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全部是大洋板块)

    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③冰岛:生长边界。

    ④安地斯山脉: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墨西哥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
 
运动结果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注意:海底岩石年龄由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

    ③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形式
从形态上看
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褶皱
背斜
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向斜
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断层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④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流水作用
 
       侵蚀:黄土高原由于岩性疏松、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破坏,侵蚀严重,形成千沟万壑

       沉积:在流出山口时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冲积扇边缘形成绿洲。

风力作用
 
        侵蚀: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堆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要点二  陆地水和水循环(前面专题中已经涉及)

    要点三  生物、土壤

试题详情

1.岩石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注意:岩石圈≠地壳

  (1)组成岩石的矿物

①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最主要的有氧硅铝,氧最多占一半,硅其次占1/4,金属元素为铝。

    ②几个概念: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矿产: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矿石:含矿产的岩石,优劣常用品位表示,有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如石灰岩、煤、花岗岩、大理岩

    矿床: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有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

    岩石: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同上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

  (2)分类及其成因

    ①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等。  

    玄武岩:比重大,有许多气孔,不宜做建筑材料。西南地区各省都有分布。

    花岗岩:比重小,好的建筑材料。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

    形成矿产:有色金属

②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下形成或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形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海滨的金、金刚石。

    冰川沉积:先融化先沉积,杂乱物章。

河流沉积:上游      下游:颗粒由大到小

下游某处垂直方向上   下:砾岩、砂岩、粘土

    化石:古生物遗体(如贝壳)或遗迹(如足穴)

石与古环境:

    珊瑚组成的石灰岩--温暖广阔的浅海   

    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湿热的森林茂密地区

    生物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总是按顺序排列的,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古老。

    ③变质岩:已生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如石灰岩变成大理石等。

  (3)地壳物质的循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