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
B.冰川融水
C.潜水
D.承压水
4.运用有关地质作用、.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生物等地理原理说明国土整治问题
国土整治中,有许多涉及到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的地理原理。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是受风力作用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中有植被破坏、受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西南地区修建交通线路受横断山区的地形崎岖、地质灾害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移民问题与当地的地形陡峻有关;以及东北黑土冲刷、南方红壤改 造、华北低产田治理等,都是热点、焦点问题,往往是高考的切人点。
解这类题时,首先要明确有关的地理原理,特别注意不要混淆。如: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而水土流失则在气候相对较湿润的地区发生。同样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的机理并不相同。黄土高原是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气候降水集中、植被差。而南方丘陵则主要是地形较陡使土石运动性强,气候多雨侵蚀力大,烧柴草过樵使植被差 造成。其次要熟悉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即区域自然特征与区域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说明当地地理背景在国土整治中的作用。第三还要综合考虑国土整治中涉及的其他自然、人文地理原理。如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等。
高考冲刺演练
读右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 )
3.综合分析,说明河湖特征、开发利用
河流、湖泊是重要的地理事物,要明确河流、湖泊的特征、影响因素、开发利用、治理的一般原理、规律的知识体系,形成解题思路。如: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
河流还是气候、地形的缩影,河湖特征与气候、地形要素息息相关。如: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地形类型决定河流的水系冶征(山区的河流河道窄、直、陡、水流急;平原的河流宽、曲、平、水流缓等),影响河流的开发利用(山区的河流水能资源丰富;平原的河流航运便利;干旱区的河流灌溉等).
2.注意地质构造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地质构造除掌握岩层变形变位的图形,在地质构造图上能准确辨认出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类型外,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在工程建设、找矿等实际运用中的意义。如: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筑路和修建水库尽量避开断层等.
1.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理界目前比较盛行的解释地壳运动机制的理论,这里要明确板块构造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及相应阐释的地理问题:①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分割为六大板块(熟悉板块的分布、不同性质的边界)。②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其内部稳定、边缘活跃(解释地震、火山、地热、矿藏的形成、分布)。③板块相对运动(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解释山脉、海沟、海洋、岛屿等地形的成因、分布).
9.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方法技巧点拨
8.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
A. B.
C. D.
7.水葫芦入侵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爆发,而在北方水域却未形成生态灾难。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 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题型四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典例 3]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沿X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于水分逐渐减少而导致的;沿y方向,自然景观由针叶林过渡到温带森林再过渡到热带雨林,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由热量逐渐增多而形成的;(2)由图和上题可知,M点为亚热带景观,山东丘陵为温带景观,刚果盆地为热带景观,西欧平原为温带景观,只有江南丘陵为亚热带景观。
答案:(1)A(2)B
[变式训练]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北纬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完成8-9题。
6.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只黄花先后在上海、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根本原因是 ( )
A.该地区气候暖湿,适宜它生存 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它生长
C.一只黄花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制约 D.一只黄花在新环境发生了变异
5.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 )
①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
② 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题型三 生物、土壤
[典例2]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影响而此消彼长。图3中虚线1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读图3,完成问题。
(1)适宜多数作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应在 ( )
A.1-2之间
B.1-4之间
C.2-3之间
D.3-4之间
(2)利用遥感技术检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主要依据土壤( )
A.温度
B.孔隙
C.肥力
D.空气
(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 )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解析:(1)理想土壤空气和水分合起来占一半左右,空气占20-30%较合理,水占20-30%较合理,从图中可以看出C符合。(2)理解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监测地表事物,在土壤组成中,水分的多少直接能反映出温度的变化,如土壤中水分多,那么温度就低一些,所以通过红外线测温度就能反映土壤水分的变化。(3)东北平原面临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所以A选项加速了东北来原所面临的问题,故选A。
答案:(1)C (2)A (3)A
[变式训练]生物入侵,也称为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为偶然机会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数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据此完成6-7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