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7158  217166  217172  217176  217182  217184  217188  217194  217196  217202  217208  217212  217214  217218  217224  217226  217232  217236  217238  217242  217244  217248  217250  217252  217253  217254  217256  217257  217258  217260  217262  217266  217268  217272  217274  217278  217284  217286  217292  217296  217298  217302  217308  217314  217316  217322  217326  217328  217334  217338  217344  217352  447348 

2.下列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东部>中部>西部

    B.经济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C.东部经济在发展,中西部呈现负增长

    D.东部与中西部差距有所扩大

试题详情

1.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改革开放的程度

    C.经济发展潜力                D.地理位置

试题详情

6.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1)遥感概念: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是人的视力和延伸关键装置:传感器

    关键装置:传感器

    遥感技术:从传感器接受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过程

  (2)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GIS,它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3)全球定位系统

    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系统,简称GPS

    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基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测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能力训练]

    读下表,完成1~3题。

    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6.0
中部
31.2
31.1
29.8
27.6
-3.6
西部
16.5
16.0
16.4
14.1
-2.4

试题详情

5.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1)国土整治

    概念:是为了全国或国内某个区域的国土资源拟定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

    我国国土整治的难度: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总体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国土整治,要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

    我国的国土整治工作

    ①大江大河的治理:防洪是整治大江大河的首要任务

    ②跨流域调水:主要工程有南水北调、北水南调(东北地区引嫩江、松花江到辽宁)、引黄工程等

    ③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中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三北“防护林是世界最大魇生态工程,还有长江中上游、沿海护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正在建设中

    ④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2)区域发展

类型
开展原因
代表性工程
成效
大江大河的治理
我国江河洪水灾害频繁,危害严重。
①中上游兴修水库;②中下游整治河道、加固堤防
减轻和缓解了洪涝灾害。
跨流域调水工程
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不佳。
①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②北水南调工程(嫩江、松花江+辽河);③引黄工程
解决地区间水资源严重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防护林工程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盐碱化、台风灾害严重。
①“三北”防护林工程;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③沿海防护林体系;④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和台风区。
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海洋国土辽阔,海岸线绵长,海岛众多,海洋资源丰富。
 
已列出国土整治总体规划,正在付诸行动。

区域
区域条件
国土整治措施与区域发展重点
资源条件
主要限制性因素
东北地区
农林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好
 
开发农林资源,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黄淮海平原
 
洪、涝、旱、盐城、风沙
中低产田的治理
南方低山丘陵区
农业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脆弱
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治理
西北地区
 
荒漠化
荒漠化防治
三峡地区
水力资源丰富
中下游多洪涝灾害
三峡工程建设
西南地区
 
交通落后
交通运输建设

试题详情

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地带
地位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高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化、国际化
能源、原才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精尖发展
中部
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
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金属重工业发达
山西煤炭外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西部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广阔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协调
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

试题详情

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

  (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

    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

  (3)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产业结构较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早,依据有利的区位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试题详情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熟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作物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旱气候,草原为主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富、河流少、短、流量小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

试题详情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  东部季风区      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两大要素分成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特点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平原众多
海拔较高,差异显著
海拔高,4000米以上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湿润
降水少,气温变化大
高寒气候
植被土壤
森林为主、部分森林草原
大部为荒漠、部分草原
荒漠、草原、高山草甸
水文
外流河,以雨水为主要来源
多内流河和咸水湖
多大河源头、冰川、湖泊
人类活动
影响广泛深刻,最主要农耕区
影响不如季风区深刻
影响微弱

试题详情

8.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黄河源头,三年跨年度断流》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1月至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其后,黄河源区连续两年出现黄河干流跨年度长时间断流。2000年河源区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1976年减少2748.53平方千米。1998-2001年,河源区原有的6000多个湖泊,干涸了约一半。仅2001年夏季,玛多县境内就有800多个湖泊干涸。同时地下含水层变薄,水循环模式改变,对地表水的调蓄功能降低。

    2004年,北京市政府将把农业的节水作为重点。现在北京市每年的用水大概是37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了40%。明年政府的大量投资将用在农业节水上,要把浇灌和漫灌技术改为滴灌技术。同时,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农业用水量降下来在开源节流上。据统计,北京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5年干旱,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仅有7.7亿立方米,官厅水库蓄水量只有1.9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回答:

  (1)引起黄河断流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试题详情

6.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启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主要通过       河;中线调水起自三峡,经过

          (河流)上的丹江口水水库,调往北京。

    ⑵试分析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 。

    ⑶试分析南水北调输水和北方用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输水:

    用水:

  7.读下列某地区地形图(图1)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地形区名称是       ,它在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是(至少答出三项):

  (2)B处地形区的名称是         ,其成因是              。

根据图1和图2所示资料,分析B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3)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C所在地形区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发展的顺序是:       (填字母)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

    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

    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

    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