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是东南亚,阴影区域主要是沿海和河流河谷地区,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稻米产区。
第2题: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优质木材产区。
答案:1C 2D
4. 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1)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分析。
(2)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结构的单一性
(3)借鉴:生态农业体系,南方丘陵山区应建设良好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等多种经济;市场灵活性,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高考题回顾]
(2008年山东卷)⒈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3.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内蒙古牧区与潘帕斯草原相似的自然条件分析。
(2)阿根廷在发展牧牛业领域所做的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3)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率低、效益低等。
(4)借鉴: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与加工体系的发展。
2.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比较与借鉴。
(1)了解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共同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似。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特殊区位条件分析: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
(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分析:大面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
(4)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1.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区位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突出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即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科技水平低。
(3)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4.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合理选择。例1,古巴的甘蔗--炎热的气候;河西走廊的粮棉--水源;黑龙江省的大豆;江南丘陵的茶树--土壤;横断山区立体农业--地形;南京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交通;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政策。例2,农业生产时要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例如,天然橡胶由热带扩大到北纬22°、玻璃温室的农业 、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等。
3.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一般应考虑:
(1)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尤其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2) 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的要求不同。
(3)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
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2.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
(3)劳动力:数量、素质。
(4)工业、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价呈递减状况。
(5)科技: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我国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 000米的高度。
(6)政策: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
表格可以把冗长的文字叙述加以简化,进行高度概括,是地理统计资料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31:下面图表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和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自然带类型 |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
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
山地针叶林带 |
山地草 原带 |
山地草 甸带 |
气温曲线降水量直方图 |
|
垂直分布高度 |
西坡高 度(米) |
1100 至 1500 |
1500 至 1800 |
1800 至 2400 |
2400 至 2700[ |
2700 至 2870 |
|
东坡高 度(米) |
800 至 1100 |
1100 至 1600 |
1600 至 1900 |
1900 至 2580 |
2580 至 2870 |
(1) 该地形区最可能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
(2) 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差异 B.水分差异 C.地势高低差异 D.纬度差异
例32: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题。
地区 |
径流系数 |
地区 |
径流系数 |
南岭地区 |
〉60% |
天山地区 |
20%-60% |
华北地区 |
〈30% |
江淮地区 |
30%-40% |
三江源 |
〈40% |
成都平原 |
〈40% |
浙江丘陵 |
〉60% |
藏北高原 |
〈30% |
云贵高原 |
〉40% |
西北地区(除天山地区) |
〈5% |
(1)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A.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
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
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
(2) 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B. 降水量增大,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
C. 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 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1:(1)盆地 陡崖 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2) 4.6公里;
(3)见图
(4)东方, ③ AC 因为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下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为困难
(5)乙 乙处坡度比甲处更平缓,且濒临水库和河流,灌溉方便
例8: (1)200 (2)L4 引水线路由高到低,水能自流;距离较短,建设成本低
例18:(1)东南部 CEFG(2)pH值小于5.6 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硫酸 (3) 更严重 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多云雾,容易形成酸雨 (4)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例21:(1)混合 秦岭-淮河线以南(南方) (各1分,共2分)
(2)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日本人多地少,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地形平坦(各1分,共3分)
不利条件:水旱、台风等气象灾害较多;日本农村劳动力少,工资水平高。(各1分,共2分)
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成因、演变和地理原理等的一种图形。它包括剖面图、分布图、原理图及地理过程示意图等。
做这类题的时候,关键在于我们要弄懂图所示的是什么“意”?
例29: (2011临沂期中)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
(1)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
(2)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例30: (2011临沂期中)下图中的阴影部分为某自然带的分布地区,据此(1)-(2)题。
(1) 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洋流性质 D.地形地势
(2) 下列地理过程最能反映该自然带地理特征的是
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
C.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 D.干旱缺水→过采地下水→地面沉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