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7224  217232  217238  217242  217248  217250  217254  217260  217262  217268  217274  217278  217280  217284  217290  217292  217298  217302  217304  217308  217310  217314  217316  217318  217319  217320  217322  217323  217324  217326  217328  217332  217334  217338  217340  217344  217350  217352  217358  217362  217364  217368  217374  217380  217382  217388  217392  217394  217400  217404  217410  217418  447348 

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音地图。假如下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分贝)。据此回答19-20题。

 

17.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

  A.工厂和交通  B.建筑和娱乐业  C.网吧和歌厅  D.采矿和伐木

18.图中A和B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       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

  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         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

试题详情

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显示欧盟成员国排放二氧化碳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交通运输业排放比重逐年增加  B.工业部门排放比重有所增加

C.排放总量基本不变       D.其它行业排放二氧化碳很少

15.欧盟成员国的工业部门排放二氧化碳的比重得到明显控制的原因是

  A.控制工业发展           B.工业水平落后

C.污染工业迁移到欠发达地区     D.盛行西风将污染物吹向北欧

16.下列不能减少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途径是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少交通拥挤  B.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

C.规定使用无铅汽油         D.提高汽车燃油装置技术指标

试题详情

读我国北方某地统计表,回答12-13题。

年 份(年)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水含沙量(%)
水旱灾害(次)
粮食单产(斤/亩)
粮食总产(亿斤)
1965
19
333
420
38
10
0
410
20.5
1987
10
478
350
42
35
2
300
18.0

12.上述资料反映出该地12年中粮食单产变化,其原因是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人口增长快

  C.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    D.耕地减少

13.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大陆性增强        D.光照条件变差

试题详情

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灭亡后,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省成为我国拥有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之一。据此完成9-11题。  

9.清王朝时期导致辽宁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10.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人口迁移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

11.关于图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B.人口大量外迁是解决A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C.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综合性工业城市

试题详情

读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6-8题

6.A、B两地的地形可能是

A.同为盆地 

B.A为山地、B为盆地

C.同为山地 

D.A为盆地、B为山地

7.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A.E、F两地的海拔高于四周

B.E、F两地的海拔低于四周

C.E地的海拔高、F地的海拔低

D.E地的海拔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8.M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有

A.酸性土壤的改良   B.盐碱地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沼泽地的保护

试题详情

把洼地挖成塘,塘泥堆成基或台,塘里养鱼,基或台发展种植业。这是地势低平地区的土地利用的新模式。读图回答4-5题。

4.该模式最不适合推广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5.该模式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的优势

A.扩大了养殖业范围

B.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C.扩大了种植业范围

D.充分利用垂直方向的气候资源

试题详情

下图为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甲地附近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A.巴西暖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

C.日本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2.在丁地可采取东水西调的措施保证农业生产高产和稳产。若实施调水工程,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

A.利用地势,开渠自流      B.逐级抽水

C.架设“水桥”         D.开凿输水管道

3.甲、乙、丁三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比甲地日较差大      B.甲地比丁地太阳辐射强

C.甲地比丁地气温高是海拔低   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是受海洋的影响

试题详情

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国土整治

①东北农林基地建设

A.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条件评价分析

地理背景条件的分析应运用区域思维,从范围、位置(相对位置、经纬度位置)、气候(类型、特征、区内差异)、地形(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水文、植被、土壤资源、农业(农业结构、地位、农作物种类、分布)、工业(工业结构、农机)、市场(国内、国际贸易)、交通、人口、城市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要注意气候、地形两大基本要素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

通过上述条件评价分析,东北的优势资源为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按照区域思维所归纳的自然人文环境要素,注意将其充分落实到地图上。

B.商品农业区域-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a.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和作用;

b.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差异

c.商品粮基地农业区位因素的评价、发展方向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和发展方向,应当运用综合思维、区域思维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人文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找出优势和存在问题,运用战略思维,再结合农业区位因素和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其发展的方向,

评价:作为商品粮基地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可参考必修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从自然条件看,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丰富且雨热同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水源丰富。从人文条件看人少地多,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等。

发展:同样发展方向要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即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可持续发展角度)制定措施,如:a.加大科技投入;面向市场,依靠政策。b.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c.发展特色农业,继续发展大豆、甜菜生产,同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发展养殖业,将农业纳入二、三产业的有机循环当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C.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同样也可以参考上述思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和措施。特别要注意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发展方向和措施中的作用。

D.黑土利用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土壤肥力的下降、水土流失、沙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应当运用综合思维去分析。重点是分析人为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合理利用,即运用战略思维制定措施。

②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A.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的成因

B.低洼地的自然条件评价、开发模式

C.盐碱地的成因及治理

③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A.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评价优势和问题)

B.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立体农业之路(千烟州为例)

C.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的措施

(2)生态环境的治理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A.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B.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A.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原生荒漠和次生荒漠)

B.荒漠化的危害

C.荒漠化的治理

[专题训练]

试题详情

描述和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首先要抓住影响该区域的主导因素,归纳出该区域最具特色的特性,如中亚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较远是最具特色的特征,它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多为内流河或内流湖,农业生产类型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等。

其次是要理清知识头绪,明白知识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一般来说对任何一个区域都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结构的模型,它包括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自然地理特性(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人文地理特性(人口、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而各要素之间又可以建立次一级的知识模型,如自然地理特性中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带等要素的特征及其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关系,各要素之间的的相互关系可归纳如图。人文地理特性主要是描述和分析区域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宗教与民族、工农业生产的区位和地域分布、区域的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特点、交通与运输、商业与城市、旅游)、区域内的差异、区域生产力布局因素的变化等。一般来说,首先要掌握影响某一人类经济活动的共同因素(区位)如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其次就是要根据区域具体的地理环境,找出影响某一人类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并正确认识区位因素的发展和变化。

再次要比较区域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区域差异,通过比较一方面可以升华对区域的特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如英国与日本的比较相同点:都为岛国,海岸线曲折,海运业发达;纬度相近,气候的海洋性显著,气候湿润;都临近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新兴的电子工业在布局上都有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的趋势等。 不同点有: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侧重于机械化和生物技术,而日本农业种植业的比重较大,农业现代化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化;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工业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钢铁、机械等传统工业大多分布在煤炭和铁矿产区,能源自给有余,日本资源贫乏,靠进口原料和燃料发展工业,工业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是世界上主要能源进口国。也可以对不同区域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如欧洲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特点及原因的比较,共同点:大体分布在中纬度地带的大陆西岸,主要原因是常年受来自暖流上空的盛行西风的影响;不同点:其分布北界的纬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高得多,其分布区的东西宽度,在欧洲也比北美洲宽许多,主要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影响的纬度范围远大于北太平洋暖流对北美洲影响的纬度范围,欧洲中纬度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延伸,利于西风影响的深入,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于深入大陆内部。通过比较结合高中地理的原理和规律,就能进一步认识影响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子,也能掌握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规律性和差异性。

试题详情

区域位置决定着区域自然的特征,影响着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从解答各类地理试题的过程来看,区域位置就是解题的门槛。如何掌握区域的位置,常用的方法有:(1)根据经纬度准确定位,它要求我们掌握一些重要的经纬和线经过的区域,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0、600E、1000E、1200E、1600E、1800、200W、600W、1200W等经线,及其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经纬度范围。这些经纬线基本上可以形成一个简略的经纬网,也就可以对区域进行粗略定位,而且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是各类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2)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和地形轮廓特征推断,复习时没有必要识记所有的地理事物的位置,可以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推断,如欧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新疆的“三山夹两盆”、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南美洲“西部高山,东部平原与高原相间”的地形地势特征、非洲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澳大利亚大陆半环状的自然带和景观、横断山区与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的地形地势等,可以根据以上的相对位置进行空间定位;也可以根据轮廓特征定位,如黄河干流大致呈“几”字形状、海河“扇形”水系、亚平宁半岛的轮廓形状、台湾岛和马达加斯加岛的形状等。(3)根据重要的地理数据确定空间位置,如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为4000m以上、我国陆地最低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面海拔为-155m、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m、我国冬季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附近、我国800㎜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澳大利亚中部平原最低处艾尔湖面为-16m、死海湖面为-400m、埃及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地区、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只有2人/km2,且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赤道附近的城市有新加坡,厄瓜多尔的基多等、北回归线附近的城市有中国的汕头和广州,孟加拉国的达卡,古巴的哈瓦那等、南回归线附近的城市有巴西的圣保罗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