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世界各国人口发展模式图,回答3-4题。
3.人口增长在各阶段的描述,与实际不相符合
A.在Ⅱ阶段,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下降,两者差距逐渐增大
B.在Ⅲ阶段,出生率下降的速度快于死亡率
C.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处于Ⅲ阶段,发达国家人口发展基本上进入Ⅳ阶段
D.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处于Ⅲ阶段,有少数还处于Ⅰ阶段
4.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来看,下列叙述错误的
A.在农业社会,耕地的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最密切
B.20世纪初山东、河北人口的持续外流,是因为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承载力
C.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人口分布都稀疏
D.在工业化社会,人口明显地向城市聚集
右图表示某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的增长类型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2.图中甲处外凸,其原因可能是
A.传统思想严重 B.难民迁入
C.外籍工人迁入 D.城市化发展
4、城市布局形态的比较
城市形态 比较项目 |
集中紧凑式 |
分散疏松式 |
||
示意图 |
|
[专题训练]
3、城市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危害比较
污染类别 |
污染源 |
污染物及造成的结果 |
危 害 |
大气污染 |
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 |
煤烟、粉尘-)(烟雾、污浊)硫氧化合物-)(酸雨)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4(光化学烟雾) |
危害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 |
水体污染 |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城市地表径流 |
富营养化-,水生生物繁殖叫水体缺氧有害金属-)公害病 |
危害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
噪声污染 |
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 |
>50分贝的噪声 |
破坏生活环境 |
固体废弃物污染 |
工业垃圾、居民生活垃圾 |
垃圾,不卫生,占据活动空间 |
影响健康 |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发展历史 |
早 |
晚 |
目前水平 |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60%-80% |
较低 |
发展趋势 |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
合理性问题 |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
1、城市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
优势条件 |
举例 |
地形 |
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2、热带的高原 3、山区的河谷和较开阔的低地 |
1、我国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三阶梯上 2、美国的波士顿一纽约一华盛顿位于大西洋沿岸平原 |
气候 |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
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
河流 |
1、供水和运输功能 2、军事防卫 |
我国南方的城市分布 |
自然资源 |
资源优势,降低成本。影响城市宏观分布的经济条件 |
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我国鞍山等一批新兴城市 |
交通 |
向交通便捷的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 |
古代的邯郸、现代的郑州、石家庄 |
政治、军事、宗教 |
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 |
古希腊的雅典、我国的西安;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地那 |
作为人口最集中,对环境改造最彻底的城市,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高考关于城市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城市环境问题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是近年来考试的热点。合理的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复习时要先利用各种资料和图表,联系城市中工业生产活动、居民的生活、交往活动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明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要明确污染的种类、污染物的来源和主要成分,并针对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功能、垃圾无害化处理、增加绿化面积等。特别是要注意与热点问题、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以西藏为例
1、游览价值较高 清新的环境、浓厚的宗教色彩,灿烂的藏民族文化,且有多个旅游资源为世界之最(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游览价值较高。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差 在西藏内部,从一个旅游景点到另一个旅游景点,有较大的旅游阻力。景区的布局分散,致使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和产生“聚集”效应。
3、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不良 在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拉萨,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大多为宗教场所,旅游景观较为单一。
4、远离客源市场 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远离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使旅游的路途时间过长,更不用说国外游客。作为地球第三极,西藏远离国际和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交通费用支出大。 5、交通条件虽然改善,但仍较落后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也是西藏的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虽然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机遇,但仅有的青藏铁路很难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
6、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量较差 西藏地区旅游供给质量整体水平还很低,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设施数量不足、档次不高、食宿接待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旅游者多层次的需求,接待规模和功能都还需提高。作为旅游吸引物重要组成部分的游览娱乐设施严重匮乏,缺少能反映和表现西藏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风格的有特色的博物馆、美术馆、民俗展览馆等,使旅游行程单调。
6.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不仅产生污染物来污染环境,而且还会导致其它环境问题。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发展旅游业,需建路、停车场、旅店等服务性设施,必然会对背景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产生的践踏、触摸、拍照等,也会破坏文物古迹。不文明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更加严重。旅游地居民为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如捕杀珍禽异兽,会造成生态结构失调,以至环境功能减退。
[思想方法]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包括五方面内容,即资源承载量、生态环境承载量、经济发展承载量、社会地域承载量和感应气氛承载量。资源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生态环境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接待地区的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这种限度一旦被突破,旅游资源所处的自然环境就会被破坏。现代旅游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同时各国和国内各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受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个限度就是旅游的经济发展的承载量。由于每个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和社会开化程度不同,每个旅游地的居民与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方式也不相同,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最大的容忍上限,这个限度则被称为社会地域承载量。感应气氛承载量即游客的数量应限制在不破坏游兴的范围之内,否则就达不到旅游目的。环境承载量一般从容人量去度量,指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及景区的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