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夏秋季节(5-10月),南方地区雨带到达早,退出迟,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带到达迟,退出早,雨季短。
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如图所示。
1.中国降水量主要由湿热的夏季风带来。
4.不同地点天气状况分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因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低压槽附近因冷暖气流交汇常伴有阴雨天气(如图1),高压脊控制则为晴朗天气。
3.根据气压梯度判断风力,同一等压线图中看等压线疏密(密大疏小),不同等压线图中看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既要看气压差的大小,更要注意比例尺的大小)。
2.根据气压差异判读风向,基本原理: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高空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天气系统是地理学习能力再生点之一。其基本判读方法如下。
1.根据等压线数值分布特征,判读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气压场名称。
17. (22分)(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每条3分,共6分)
(2)画图(4分)
(3)(4分)
植被覆盖率高,阻止了地表径流,加快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
(4)(8分)南方喀斯特地貌区溶蚀裂隙发育,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表水易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地表崎岖、坡度大,河流发育,降水会以地表径流形式流失。
17、(2010·吉林模拟)(22分)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
降水时间分布 |
年降水量(mm) |
年平均气温(℃) |
年溶蚀率(毫米/年) |
广西中部 |
相对均匀 |
1500-2000 |
20-22 |
0.12-0.3 |
湖北三峡 |
中等 |
1000-1200 |
12-15 |
0.06 |
河北西北部 |
集中 |
400-600 |
6-8 |
0.02-0.3 |
(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6分)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2)请在乙图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4分)
(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4分)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8分)
16. (1)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4分)
(2)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北上,使高原北部地区降水减少,并导致中亚及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更加干旱;(2分)青藏高原还影响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加大了季风的影响范围;(2分)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河的发源地,使亚洲河流呈现放射状水系,(2分)在高原与其它地形的交界处形成丰富的水力资源。(2分)
(3)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呈带状分布(2分)。这些地区地势相对低平,气候较温暖,土壤较丰富,水源较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交通及建筑条件也较好。(4分) (4)①地区:风蚀蘑菇等,风力侵蚀作用;(2分)沙丘、沙漠,风力沉积作用。(2分)
②地区: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作用。(2分)
(5)水能丰富:高原尤其是东部落差大;(2分)
太阳能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2分)
地热能丰富: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2分)
风能丰富:高原北部降水少,大风天气多。(合理可酌情给分,满分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