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不是以耕地为主的是( )
A. 四川盆地 B .内蒙古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 松嫩平原
2、汽车制造与下列哪种自然资源有关( )
A.土地 B.草原 C.矿产 D. 海水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 . 钢铁 B.电能 C.牛奶 D.草原
|
联系所学的地形、气候、河流知识,评价上图中A、B、C、D四个地方土地生产力的差异
平原①_______,平原②_____,支流③____,支流④____
水电站⑤______,水利枢纽⑥______,省区A____,省B____,
省区C______,省区D_______
黄河中游流经____高原,该高原土质____,夏季多__雨(自然原因),加上____破坏严重
(人为原因),大量泥沙入河,成为我国________最严重的地区,并使下游成为____河。
|
秦岭-淮河以北 |
秦岭-淮河以南 |
1月平均气温 |
|
|
年降水量 |
|
|
温度带 |
|
|
河流封冻状况 |
|
|
干湿地区 |
|
|
气候类型 |
|
|
耕地类型 |
|
|
粮食作物 |
|
|
连线
北方地区 赛龙舟、游泳
南方地区 溜冰、 滑雪
青藏地区 锅庄舞、青稞酒
西北地区 赛马、 手鼓舞
1.中国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__洲的__部,__洋的__岸。 2.中国东西跨__经度,分__时区;南北跨__纬度,大部分在五带中的______带。 3.中国陆地总面积约____平方千米,陆界长__千米,共有__个邻国,东邻____,北邻______、____,西北邻哪三个国家?西邻二个?西南邻三个?南邻三个?我国海岸线长___千米,海邻__个,东为____、____,东南为______,南为哪三个?我国是临海国,海陆兼备。 4.2004年我国总人口为______,1949年起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计划生育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实行_________,控制________提高________,是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5.从黑龙江的____至云南的____划一条人口直线,____地区人口稠密,____地区人口稀疏。6.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部地区。 7.我国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呈__________。 8.我国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面积____。9.我国的气候特征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10.我国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南北温差____,__高__低(这主要是受________的影响);②夏季____普遍____。 11.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降水量自______向______逐渐____。降水集中____季节。 12.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特别低,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13.什么是自然资源? 14.自然资源包括____资源、__资源、____资源、____资源、____资源、以及____资源。15.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__、人均__、时空分布____。 16.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①人__地__;②类型____,类型构成不合理(__地、__地比重__,__地较__,难利用的土地比重__,后备土地不足);③____明显。 16.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______性,__多__少,__多__少. 17.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____多,____少,________的特点。水土配合______,容易发生____或____等灾害。 19.跨流域调水工程有①________工程,②________工程,将把____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____、____地区。 20.兴修水库.______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库,____水利枢纽是长江上最大的水库。 21.在地图上把_________线、_______________线、____________线结合起来,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16.右图1是哪一项资源利用的标记
A节电标记 B节水标记 C节能标记 D节地标记 图1
17下列哪一组全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A煤矿、天然气 B土地、石油 C水、铁矿 D森林、铜矿
18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少、北方少 B冬季少、南方少
C夏秋多、北方多 D冬春少、北方少
19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的土地类型是
A耕地和草地 B林地和草地
C耕地和林地 D荒漠和半荒漠
20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土地类型是
A草地 B林地 C旱地 D水田
卷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