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0965  220973  220979  220983  220989  220991  220995  221001  221003  221009  221015  221019  221021  221025  221031  221033  221039  221043  221045  221049  221051  221055  221057  221059  221060  221061  221063  221064  221065  221067  221069  221073  221075  221079  221081  221085  221091  221093  221099  221103  221105  221109  221115  221121  221123  221129  221133  221135  221141  221145  221151  221159  447348 

3.我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2。

试题详情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试题详情

1.自然资源就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把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试题详情

25、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比较普遍的气象灾害有寒潮、台风和早涝。寒潮带来了严寒、大风和霜冻,对越冬作物和牲畜威胁很大,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也受到影响。台风来来临时,出现狂风暴雨,摧毁树木、房屋、农作物和各种设施,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使人们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在季风区,早涝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各地需要兴修水利,才能抗早防洪,发展农业生产。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试题详情

23、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

※24、中国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试题详情

19、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20、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主要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云南、台湾的南部及海南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较大,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东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新疆等)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
高原高山气候
青藏高原
 

※21、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是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这种雨热同期的特点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因为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正好是农作物生长是旺盛的时期,雨热同期可以充分满足农作物对水热条件的需求,促进农作物很好地生长。

※22、影响我国的主要季风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西北风(陆地→海洋)
寒冷干燥
我国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风
太平洋的热带海面
东南风(海洋→陆地)
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西南风(海洋→陆地)
我国西南华南地区

试题详情

17、中国温度带的划分:①原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②类型(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加一个高原气候区。(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是吐鲁番,最低的是青藏高原;冬季气温最高的是曾母暗沙,最低的是漠河。

※18、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的大片地区的年降水量不中立足50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

中国降水最多的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是新疆吐鲁番的托克逊。

试题详情

13、我国主要的湖泊: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淡水湖泊群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咸水湖泊群。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4340km2,内陆湖、咸水湖),“五大淡水湖”是鄱阳湖(2933km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14、黄河和长江

(1)源头:黄河的源头是黄河巴颜喀拉山(雅拉达泽峰),呈“几”字形;长江的源头是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

(2)注入的海洋:黄河注入渤海;长江注入东海。

(3)长度和流域面积: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万km2,是我国第二长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约180万km2,是我国第一大河。

(4)流经省区:黄河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长江流经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5)流经主要地形区: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6)上、中、下游的划分:

黄河:上游(源头-内蒙古河口),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口-河南旧孟津),泥沙含量最高;下游(旧孟津-黄河口),水流缓慢,形成“地上河”

长江:上游(源头-湖北宜昌),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最丰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水流变缓,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易泛滥成灾,且支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下游(湖口-长江口),水流平稳,江阔水深,便于通航。

(7)主要支流:

黄河:渭河、汾河

长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长江最大支流)、乌江、湘江、赣江等

(8)水能及开发利用:

黄河的水能主要集中于上游,实施梯级开发,已建成刘家峡、龙门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长江的上游河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最丰富的河段是从源头到宜宾,其次是三峡;在干支流已建和正在修建多座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如二滩、龚嘴、葛洲坝、三峡等水电站和水利工程。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9)主要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大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带走大量泥沙,到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致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河”。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措施是: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进行黄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长江的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异常严重(长江洪灾形成的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③人为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因此,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治理措施是: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15、京杭运河:京杭运河北起北京的通州,南至杭州的钱塘江,纵贯京津两市和冀、苏、浙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开凿最早,流程最长的运河。具有灌溉、防洪、通航等综合作用。

※16、中国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冬季(1月份):南北温差很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该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

夏季(7月份):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试题详情

12、中国的主要河流:

外流河(指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为外流区):注入太平洋的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有雅鲁藏布江等;注入北冰洋的只有新疆的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指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为内流区):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试题详情

11、中国五种主要地形比例:山地:33%;高原:26%;丘陵:10%;平原:12%;盆地:19%。(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合称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