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3.读图3.2,完成下列各题。
图3.2
(1)图中反映的是在利用森林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造成的后果是:
。
(2)保护森林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3)你知道中国植树节是哪一天吗?
(4)你觉得保护森林资源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做起?
解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森林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其他自然资源共性的问题:浪费。对森林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的结果是许多动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如图上小鸟所言:请把我也带走吧!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是从采伐和种植两个方面共同进行,对森林进行合理的采伐和种植,采育结合才能够保证森林资源的更新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为此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倡导大家为我国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作出贡献。
答案:(1)滥伐森林 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加上环境污染,人类滥捕,有些动物将灭绝
(2)边采伐边种植,加速人工林的建设
(3) 3月12日
(4) 减少贺卡的投寄、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答案不唯一)
12.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1)表中列出了我国5个省区的面积、人口总数。根据数据,计算人口密度,填入表3.1中。
表3.1
省(区) |
人口(万人)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山西 |
2 800 |
15 |
|
陕西 |
3 220 |
19 |
|
宁夏 |
450 |
6.6 |
|
甘肃 |
2 200 |
39 |
|
青海 |
420 |
72 |
|
(2)图3.1是5省(区)的轮廓示意图,将它绘成人口密度示意图。(要求根据计算得出的数据,设计不同的图例来表示。)
图3.1
解析: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内平均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数量/面积(人/平方千米),用所计算的人口密度绘制下面的分布示意图。
答案:(1)山西:187 陕西:169 宁夏:68 甘肃:56 青海:6
(2)(略)
11.下列几种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理由是什么?
①水 ②石油 ③森林 ④土地 ⑤铁矿 ⑥太阳能 ⑦煤
答案:水、森林、土地、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因为它们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可循环利用,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石油、铁矿、煤、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因为它们的总蕴藏一定,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可能再生。
综合•应用•创新
10.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草地 B.天然气 C.冶金 D.稻米
解析:根据可再生资源的定义,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以看出上述资源中草地是能够被人类利用和开发的,是可再生资源。
答案:A
9.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阳光 B.河水 C.生物 D.铜矿
解析:根据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等。可以看出四个选项中铜矿属于矿产资源,由于矿产资源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时期,所以在短时间之内不能够重复利用。
答案:D
8.我国资源总量中,居世界首位的是( )
A.森林总面积 B.耕地总面积
C.水能资源储藏量 D.河流年径流量
解析:我国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答案:C
7.我国的下列资源中,居世界第三位的是( )
A.森林面积 B.耕地面积
C.河川年径流量 D.探明矿产资源总值
解析: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河川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答案:D
6.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正确态度是( )
A.我国地大物博,可以大量消耗
B.人均占有量太低,发展经济必须缓慢
C.可再生资源要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要禁止使用
D.非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不断探索新资源
解析:我们应该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也应该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答案:D
5.我国森林总面积在世界的位次及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比数,正确的是( )
A.第三位,三分之一 B.第四位,三分之一
C.第六位,四分之一 D.第六位,五分之一
解析:我国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中国人均森林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一。第三位,三分之一是我国的陆地面积。第四位,三分之一是我国的耕地面积。第六位,四分之一是我国的河流年径流量。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