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4.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
A.酸雨的形成 B.月相的变化
C.电离层的强烈扰动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3.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耀斑爆发产生 B.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
C.黑子活动释放 D.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太阳 B.比邻星 C.金星 D.月球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9、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
(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
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
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3)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
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无机物 有机物;太阳能 生物能(或化学能)
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 动物
环境 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3)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形成过程:
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 植物 有机质
土壤肥力 腐殖质
(3)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
属性 |
组成 |
共性特征 |
土地资源 |
可再生 |
|
1、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 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3、 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4、 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
气候资源 |
可再生 |
光、热量、降水、风等 |
|
水资源 |
可再生 |
|
|
生物资源 |
可再生 |
|
|
矿物资源 |
非可再生 |
|
(2)海洋资源
类型 |
组成 |
特征 |
海洋化学资源 |
食盐、镁、溴、淡水等 |
|
海洋生物资源 |
鱼、虾、贝、藻等 |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
海洋矿产资源 |
大陆架:油、气等 滨海带:砂矿 海盆:锰结核 |
|
海洋能源 |
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 |
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 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 |
海洋空间资源 |
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 |
其环境和生态条件复杂和特殊。其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
14、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待查)
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
(1)气象灾害
类别 |
危害 |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
台风 |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 |
暴雨洪涝 |
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减灾; 防洪需工程措施(筑堤、整治河道、修水库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对策、防洪保险等)相结合进行 |
干旱 |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
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 |
寒潮 |
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危害农作物;大风能翻船、倒屋、破坏牧场;雪灾冻雨造成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 其影响范围大,并多灾并发 |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 |
(2)地质灾害
类别 |
危害 |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
地震 |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
1、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4、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
1、 成因上的关联性 如地壳活跃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动和地震 2、 原发性的主灾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 如地震引发滑坡、 火山喷发引发地震 3、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诱发地质灾害 如破坏植被是泥石流加剧的重要原因 |
火山喷发 |
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 |
||
滑坡 |
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
||
泥石流 |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 |
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
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
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 气候(水热组合)等要素的不同 自然带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热量差异为主)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差异为主)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
8、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 表现 |
来源 |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
海洋污染 |
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污 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石油 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为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船;目前治污重点在于石油泄漏 |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保障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 2、防治污染 3、可持续的渔业生产;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 4、沿海工程建设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实施 |
海洋生态破坏 |
1、海洋污染 2、人类的生产活动:围海造田、滥捕等 3、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
7、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1)洋流成因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
如风海流:
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
C补偿作用
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
(2)洋流的地理意义
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
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例P90图3-33)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上升流:秘鲁渔场
D航海
6、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波浪:风浪、海啸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5、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
(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
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
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
(2)海水盐度
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
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
C影响盐度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