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2472  222480  222486  222490  222496  222498  222502  222508  222510  222516  222522  222526  222528  222532  222538  222540  222546  222550  222552  222556  222558  222562  222564  222566  222567  222568  222570  222571  222572  222574  222576  222580  222582  222586  222588  222592  222598  222600  222606  222610  222612  222616  222622  222628  222630  222636  222640  222642  222648  222652  222658  222666  447348 

[例10]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回答问题。

(1)图中哪个箭头可以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质作用?请将符号“×”标注在该箭头的线段上。

(2)a箭头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要点)

(3)此图说明了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特征。

解析:设计该题主要考查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解题必须深刻理解“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通过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陆地环境。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理论的内涵和知识迁移的技巧。

答案:(1)水   地貌

(2)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3)整体性

●试题详解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七)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A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试题详情

[例9] 成熟土壤由上而下的土层结构为(   )

A.母质层→淀积层→淋滤层→腐殖质层

B.枯枝落叶层→淀积层→母质层→淋滤层

C.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滤层→母质层

D.腐殖质层→淋滤层→淀积层→母质层

解析:考查成熟土壤的土层结构,见教材图3.51土壤剖面。

答案:D

试题详情

[例8]  下列有关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地区适宜碱蓬生长

B.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根部系统不发达

C.土壤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D.气候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解析:考查学生对影响植物分布的条件和因素的认识,以及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的掌握程度。江南丘陵为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等,碱蓬则分布在盐碱性的土壤地区。

答案:D

试题详情

[例7]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字母a、b代表的含义:a_________,b_________。

(2)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甲、乙两图,能表示“久雨不溢”的是______________图,能表示“久旱不涸”的是______________图。

(3)关于图中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潜水水位的变化幅度一般小于河流水位变化幅度

B.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河流一般没有水位变化

C.地下水与地表水可以相互补给,所以地下水取之不竭

D.潜水与河流水的更新周期都不长,均属于静态水资源

(4)黄河下游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图甲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潜水面,河流水补给地下潜水;图乙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潜水面,潜水补给河流。庐山小天池属于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第(4)题重在抓住黄河下游“地上河”的特点。

答案:(1)地表水补给潜水  潜水补给地表水

(2)甲  乙

(3)A

(4)河水补给地下潜水

试题详情

[例5] 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地区处于旱季时,直布罗陀海峡表面海流P和斯里兰卡以南表面海流Q的流向是(   )

A.P从西向东,Q从东向西               B.P从西向东,Q从西向东

C.P从东向西,Q从西向东               D.P从东向西,Q从东向西

解析: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地区处于干旱季时,是北半球夏季,因为该地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此时斯里兰卡以南(北印度洋)表面海水从西向东流动,而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于密度差异,常年从大西洋表层向东流入地中海。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例6] 二战中一著名的战例:当时盟军控制了地中海水域,并依托地中海进行兵员和军需物质调遣,而德军潜艇成功地躲避盟军雷达的监视,对盟军地中海运输线实施打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大西洋、地中海。

(2)德军潜艇如何利用洋流来躲避盟军雷达监视?

①进入地中海                                

②撤出地中海                                

解析:首先根据图中的经度位置可判断出左侧为大西洋,右侧为地中海。其次要掌握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又无大河注入,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与地中海相邻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便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底部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德军潜艇就是利用自然条件(洋流)来帮助军事战争。

答案:(1)直布罗陀海底山脊左侧为大西洋,右侧为地中海。

(2)潜艇潜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关闭发动机,利用密度流进入地中海  潜艇潜入直布罗陀海峡深层海水,关闭发动机,利用补偿流撤出地中海

试题详情

[例3]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某海区等温线分布图”和“某测量站水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某海域等温分布图

图1

某测量站水温垂直分布图

图2

(1)图1所示区域位于________半球,且正值________季。

(2)图2中水温的分布符合图1中的________点。

(3)图2说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________,1000 m以下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海洋水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解答该题,首先应判断图1的半球位置和季节。从等温线的分布可看出水温由南向北递减,可判断为北半球;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是冬季(因北半球1月份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其次根据图2水温可判断符合图1中的A点。再次,1000 m以上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 m以下保持低温。

答案:(1)北  冬

(2)A

(3)递减  保持低温状态

[例4] 读下面“某大洋等水温线图”,判断(   )

A.海水温度由大到小排列:甲乙丙丁

B.海水温度由小到大排列:丙丁甲乙

C.海水盐度由大到小排列:甲乙丁丙

D.海水盐度由小到大排列:乙甲丙丁

解析:完成本题要运用盐度和水温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首先,据图可知此海域应位于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流经甲、丁处的是暖流,流经丙、乙处的是寒流,所以水温和盐度丁处高于丙处,甲处大于乙处。再根据低纬度海区水温高于高纬度海区,所以水温甲>乙>丁>丙。其次,根据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可知,丙、丁盐度高于甲、乙。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D。

答案:D

试题详情

[例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的海陆分布形成的基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世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多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扩大,印度半岛将消失。这可信吗?为什么?

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紧密结合图。试题提供的是“六大板块示意图”,这就必须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来回答问题,特别是第(3)(4)两题,更必须从图上的我国地理位置和板块运动的方向来进行具体分析,回答的文字要简明扼要。

答案:(1)长期以来因地壳运动引起大陆不断漂移和板块不断运动的结果

(2)受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相会合的地区,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所以也多火山地震活动

(4)可信。由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都在不停地运动,这使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印度洋板块北端的印度半岛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的下面俯冲,使红海不断地扩大,将成为新的大洋,印度半岛不断地北移,最终将逐渐消失。

试题详情

[例1] 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和被组成的关系组合,正确的是(   )

①岩石  ②化学元素  ③矿床  ④矿物  ⑤矿产  ⑥地壳  ⑦变质岩  ⑧沉积岩

⑨岩浆岩

A.②-⑤-①-⑨                         B.②-④-⑥-⑦

C.②-④-①-⑥                         D.②-④-③-⑤

解析:此题开放性程度很高,题目并未对如何组合提出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从选项中分析,寻找符合一定规律的排序,从而考查学生的选择归纳能力。

弄清地质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见上图)。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称为矿物;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称为矿产;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就是岩石。矿产存在于矿床中,大部分矿床存在于岩石中,有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壳由这三大类岩石组成。

容易误选B或D,纠正思维障碍的办法是解答本题要分清化学元素、矿物、矿产、矿床、岩石等地质概念及相互组成被组成的关系。

答案:C

试题详情

31.(6分)(2004年朝阳5月)下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根据图示资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甲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

(3)分析乙图中阴影地区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小的原因。

(4)依据甲图信息,推断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

A.时间分配不均                        B.空间分布不均

C.污染严重                           D.浪费严重

(5)根据甲图判断,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

解析:中国东部雨带从4、5月份开始北移,至7、8月份到达东北、华北,9、10月份基本退出,这样不同地区雨季时间就不同,则6~8月河流径流量占全年比重也就有较大差别。华北降水大都集中于6~8月份,比重较大。

答案:(1)较大的是甲图所在的华北地区。原因: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雨带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降水集中。

(2)B地位于太行山前迎风坡,降水几率大,降水量多;A地位于太行山背风坡,降水几率小,降水量少。

(3)夏季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并且此时受台风影响较小。

(4)A

(5)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试题详情

30.(6分)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地质构造名称:a,b,c。

(2)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状况如何?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a处还是选择b处开凿?(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4)若在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a处的岩层向上拱起表明为背斜,c处两侧的岩层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可确定为断层,b处的岩层向下弯曲则是向斜。

褶皱构造顶部如a处,岩层缺失的原因是由于外力的侵蚀作用,b处侵蚀较少,c处两侧的岩块如没发生相对位移则其弯曲应该是吻合的。说明这一地区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了褶皱,然后是岩层发生断裂并错动形成断层,a、b处表面发生了差异侵蚀(即侵蚀程度不同)。

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a处开凿,因为a处岩层向上隆起,依据力学原理知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

c处不宜修建水库。因为c处有断层,断裂面岩层破碎会造成水库漏水,同时渗入断层里的水又可促使断层面两侧岩块活动,易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而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

答案:(1)背斜  向斜  断层

(2)地壳运动状况:先发生褶皱,后发生断层;外力作用状况:a、b两处表面出现差异侵蚀,背斜受侵蚀严重,出现岩层的缺失,形成相对低洼地,而向斜受侵蚀相对轻微,形成相对高地。

(3)选a处。因为a处岩层向上隆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

(4)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