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4.(10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水循环的类型,按其发生的领域,属于
循环,图中A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 。
(2)甲河流主要靠 水补给,乙河流主要靠 水补给。
(3)乙处地质构造为 ,乙处发育成河流,主要是因为该处岩石破碎,易受_____ 作用。
(4)甲、乙两河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河,径流量变化较大的是 河。
(5)如果此地区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有 和 。
43.(12分)右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图,分析后请回答:
(1)这段时期气温变化呈 趋势,气压变化
呈 趋势。
(2)从冷暖性质看5日以前的几天,控制该地的气团是 气团。
(3)5日天气变化较大,会出现 天气。
(4)天气变化的原因是 过境造成。
(5)7日以后控制该地的气团是 气团。
42.(10分)读下面“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①处的风向。
(2)图中②处的风向为 风。
(3)据图分析,亚洲季风成因主要
有 、
。
(4)季风气候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选择填空)。
A.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B.台风造成的危害
C.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D.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41.(16分)读右面的“地球的公转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绘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到A点的日期是 月 日前后,节气是 ;地球公转到B点的日期是 月 日前后,节气是 。
(3)地球公转到 点时(填字母),广州的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较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的时段是从 到 (填字母)。
(4)用图中的字母(ABCDEF)填空:
|
地理事物和现象 |
字 母 |
① |
北京早晨6点日出,下午6点日落 |
|
② |
赤道上昼夜长短相等 |
|
③ |
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 |
|
④ |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O34′ |
|
⑤ |
南半球的极夜范围扩大到最北界 |
|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3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32.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
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33.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正确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
C.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南半球的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3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35.暖锋和冷锋的共同点有
A.冷空气在锋面以下 B.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C.过境时气压升高 D.过境后天气转晴
36.世界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其原因是
A.天然森林被大量砍伐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C.排入大气中的灰尘增多 D.排入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增多
37.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38.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A.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B.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C.北方多,南方少 D.山区多,平原少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39-40题。
3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40.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
第Ⅱ卷 综合题(共60分)
▲读右图, 回答29-30题
29.图示构造是由
A.岩浆活动引起的 B.地壳运动引起的
C.变质作用引起的 D.流水作用引起的
30.下列不可能由图示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地貌是
A.天山山系 B.泰山
C.汾河谷地 D.东非裂谷
28.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A.②地降水量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C.①地年均温最低
D. 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27.图中①地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沙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时26分,南海海域(距台湾陆地约15公里)发生7.2级地震,台湾全岛感受强烈摇晃,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普遍有感。据此回答25-26题
25.台湾多地震是由于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多飓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6.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正确的是
A.运用科技减低震级 B.多建高楼大厦
C.提高工程抗震强度 D.控制震区常住人口数量
▲读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7-28题
▲读右图,回答23-24题
23.形成该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24.该地貌的名称是
A.冲积扇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