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2716  222724  222730  222734  222740  222742  222746  222752  222754  222760  222766  222770  222772  222776  222782  222784  222790  222794  222796  222800  222802  222806  222808  222810  222811  222812  222814  222815  222816  222818  222820  222824  222826  222830  222832  222836  222842  222844  222850  222854  222856  222860  222866  222872  222874  222880  222884  222886  222892  222896  222902  222910  447348 

3.比较各区面积的大小统计其范围内的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数量。

地势三大阶梯城市的分布统计表

地势
地形特征
在总面积中
的比重
城市数量
及其比重
特大城
市数量
第一级阶梯
海拔4000-5000米
的青藏高原
25%以上
6个,1%
0个
第二级阶梯
海拔1000-2000米,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40%以上
125个,32%
9个
第三级阶梯
海拔500米以下,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5%以上
336个,67%
 
28个

三大气候区城市的分布统计表

气候区
 
年降水量
(毫米)
在总面积中的比重
城市数量及其比重
特大城市
数量
西部干旱、
半干旱区
<400
2/5
43个,
9.2%
3个
北方
半湿润区
400~1000
1/3
212个,
45.4%
34个
南方
湿润区
>1000
1/5
212个,
45.4%

试题详情

2.回顾图中所涉及的地理分界线:地势三级阶梯界限(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区(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试题详情

3.  河流与城市区位:我国和世界大部分城市是沿河道、沿江、沿湖建设起来的,沿河设城有两大优势--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河流为城市提供了①水源、②交通运输、③在古代还有军事防卫作用

(1)沿江湖河道设城

①   水运优势:河流水运起点、终点,货物在此集散。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人流物流集散。过河点位置,陆上交通线过河处。河口位置,在河口海岸建沿海城市。

②   水源优势:供应城市工业用水、生活用水。

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一是城市用水的来源之一是河水,二是某些没有大河的城市面临严重缺水,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生活用水--每人每天的较低用水量时0.05吨,较高用水量时0.5吨。水量可用来衡量人的生活水平,若按人均150升/天-300升/天计算,100万人口的城市,每年需水量则为0。5亿吨-1亿吨。

工业用水  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工业用水至少需要1。5亿吨。

郊区农业(菜地)用水  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至少需要用水3亿吨。

(2)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建城;在河流小岛上建城。河流可作为防御的屏障,有利于安全保卫。例如: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

图6-6  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

试题详情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城市区位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城市的位置,二是城市的分布。影响城市布局选址的因素很复杂,有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重点:分析总结河流、气候、地形等因素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试题详情

2.  城市的起源  [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包含三个问题:(1)城市出现需要的两个条件;(2)首批城市出现在哪里;

(3)古代城市发展有何特点 。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劳动分工加深的产物。

第一个条件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剩余产品--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乡村可以提供非农业人口生活所需的粮食、副食品,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在经济上才有可能。所以,剩余农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第二个条件是,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由于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二者劳动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于是,剩余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就需要进行商品交换。在交易的场所,形成集市,集市进一步演变变为城市。必须指出非农业人口是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后出现的。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历史上早期城市多分布在灌溉农业发达、利于农业生产、便于向周围集散农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地带,即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

早期城市因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不稳定、发展水平低。故城市多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也就是人类古文明起源的地区。

概念释义:

[城市的概念],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是一个点,又是一个面。城市本身在地球表面占据着一部分土地,它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周围广大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逐渐成为组织地区生产、交换、服务的核心。

试题详情

1.  村落的形成,要了解

(1)聚落形成的演变:

乡村的形成:聚居→分散的乡村聚落→固定的乡村

最初的穴居或逐水草而居: 随着畜牧业与农业的起源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生产刚起步,耕作方式落后,属于迁移式农业,所以乡村形成时,只能是半固定的原始棚舍。随农业水平提高,出现稳定的乡村聚落的同时,农业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这就是说,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2)村落的分布与形态  (通过读图6-2,6-3 分析得出表)

分布在平原
地形特征
村落形态
河流较少,地形完整、开阔、平坦
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河网密度大,村落沿河道伸展
带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