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25亿左右 ②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 ③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是根据各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估计的 ④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和环保国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
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
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
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
右边表示女性。图1是X、Y两国人口年
9、关于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B、历史时期、气候的优劣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C、因土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衰竭进行的人口迁移是工业社会前的特有现象
D、自古以来,自然环境差异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
8、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读“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5-7题:
5、图中A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6、下列既属于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处于“加速增长阶段”的是:
A、英国 B、德国
C、坦桑尼亚 D、中国
7、近年来,A类国家中部分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
A、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环境恶化 D、战乱频繁
1、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我国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经济发展
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自发性人口迁移
C、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
D、我国解放以来的人口迁移都是经济原因引起的
读右图回答3-4题。
3、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4、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的人口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1.3亿人。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
33、?读图,分析回答: (18分)
(1)副业、渔业、果林业分别在甲、乙、丙三地何处发展较为合理,试述理由。 甲地应发展__________业,理由:________________ _。
乙地应发展__________业,理由:________________ _。
丙地应发展__________业,理由:________________ _。
(2)计划在①-⑥处,分别建化工厂、制碱厂、罐头加工厂、石油输出港、自来水厂、疗养院,分别应建在何处较为合理,试述理由。 化工厂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石油输出港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自来水厂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疗养院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罐头加工厂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制碱厂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34.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图,回答:(22分)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城市(填代号),原因
是_______ 。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 。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C城市位于________地貌上。 (4)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_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 。
(5)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状况,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 (6)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图中字母所示地区适于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是:
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回答29-30题:
29.2000年,城市化和城市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 )
A.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比1980年略有下降
C.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超过其总人口的一半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和农村人
口的总和
30.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
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并不是由于( )
A.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 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28.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
27.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26.城市P是在新的原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该原料是 ( )
A.非金属 B.有色金属 C.棉花 D.石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