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案例1.全球变暖(原因、后果、措施)。详见必修一:P.49-53
案例2.气象灾害
类别 |
危 害 |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
台风(气旋) |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 |
暴雨洪涝 |
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
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和预报,; 防洪需工程措施(筑堤、整治河道、修水库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对策、防洪保险等)相结合进行 |
干旱 |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
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 |
寒潮(冷锋) |
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 |
案例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案例1.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赤道为对称轴,在南北方向上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经线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3)苏州(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京(温带季风气候)、伦敦(温带海洋性气候)所属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案例2. 读图回答。
(1)A—B依次出现的自然带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B地的植物具有叶小 根系发达 耐旱特征。
(2)这种地域分布的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3)该图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带在东西方向上有明显变化。这种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带较明显。
注意: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征:山麓带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一致;一般而言,山地海拔越高、纬度越低,自然带就越多。
3.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生物循环把自然界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案例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填字母,否则不得分)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注意:自然地理环境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要素组成。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信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2.生物循环图
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演化中的作用有: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参与沉积岩的形成,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2.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断块山,如华山、泰山、庐山等;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低地或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1.图示为断层构造。左侧岩块相对下降。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反之。
案例3.读图
1.甲处为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地。
3.高原上、山区和平原上的聚落大都分布在河谷两岸上的共同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详见必修一P.87。
案例2.读图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