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4205  224213  224219  224223  224229  224231  224235  224241  224243  224249  224255  224259  224261  224265  224271  224273  224279  224283  224285  224289  224291  224295  224297  224299  224300  224301  224303  224304  224305  224307  224309  224313  224315  224319  224321  224325  224331  224333  224339  224343  224345  224349  224355  224361  224363  224369  224373  224375  224381  224385  224391  224399  447348 

2.读课本图4.24地震构造示意,画一幅地震构造简图,并注出各地理要素。

[答案] 见课本图4.24地震构造示意。

试题详情

1.试分析世界两大地震带?

[答案] 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发地震。

试题详情

 教材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第一方面说明了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第二方面说明了一次地质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的成灾关联性,教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诱发的其他灾害,不局限于地质灾害,这更说明了灾害之间的联系十分广泛。第三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联性。现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或诱发地质灾害的事件越来越多。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灾害中,70%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试题详情

 地震、火山等现象是一种自然变异,一直伴随着地球的演化过程。实际上,月球等天体上也有类似的现象发生。在它们不对人类构成危害时,不称其为灾害。只有当这些自然现象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危及人类生命财产时才形成灾害。教材在一开始强调了地质灾害的含义。

试题详情

 讲酸雨危害与防治时,建议用漫画“‘雨’中垂钓”启发推理:钓上的鱼为什么没肉——水被污染(酸雨使水中生物死亡腐烂),从而引出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建议提出问题:①酸雨的概念和成因,②我国酸雨的类型和分布,③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学生看书论讨后回答,教师小结时指出,我国酸雨面积已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40%,南方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出现了大片pH小于4.5的重酸雨区,根据调查和监测,我国酸雨区面积还在扩大,因此防治酸雨已成为我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

 全节小结: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等污染物造成的危害是全球性的,所以大气环境保护必须全球共同行动,采取对策,做出各自的贡献。

巩固练习:填表

大气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

危害

防治措施

 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对大气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据报道,目前发达国家的保温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70%以上。发达国家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大气环境问题负有主要责任,所以发达国家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理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试题详情

 讲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时,建议用漫画“伞破难遮阳”启发推理:地球为何喊“好痛”——“伞破”(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层破坏)——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化合物等)增多,从而引出第二个大气环境问题。

 分析教材图2.29“南极臭氧洞”得出结论,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南极尤甚。

 建议提出问题:①臭氧为什么会减少?②臭氧层破坏会造成什么危害?③我们应怎样保护臭氧层?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指出,保护臭氧层需要全球合作,各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的排放量,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思考:新飞冰箱为什么被称为绿色冰箱?

试题详情

 讲全球变暖时,建议采用漫画“啊,地球出汗了!”,展开讨论:地球为什么出汗了——热(引出气候变暖)——保温气体增多(人类活动所排放)。提出问题:①主要的保温气体——CO2在大气中的含量;②CO2的变化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③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有什么重大影响;④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由学生看书回答,教师最后小结,查缺补漏。

试题详情

 讲引言部分时,建议由教师指出,由于人口的高速增长,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并提出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疑问,从而引出保护大气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社会话题。

试题详情

3.利用大气垂直分层图分析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特点、大气运动方向、天气变化状况及三者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内直播

知识点拨

方法导引

大气的垂直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方向,天气变化状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联系:空气的温度结构(上冷下热或上热下冷)大气的运动(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天气的变化(云雨复杂多变或晴朗) 。故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重点从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入手,由因导果,层层深入,大气各层 的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疑难解析

为什么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它是否存在季节差异?

[解析]这个问题要从对流运动的原因分析:

大气温度高低不同就会造成密度上的差异。气温高,密度小;气温低,密度就大。密度分布不均是造成大气运动的最本质的原因。

在对流层里,一方面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上冷下暖;另一方面,由于太阳能量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匀,加上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地形等地表状况不同而造成大气温度水平分布也不均匀,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冷。综合这两方面的影响,在地球表面,热的地方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容易产生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地方的空气就会流来补充;冷的地方因有空气流向热的地方,从而产生下沉运动,这样便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

在垂直方向上影响空气密度的因素不仅仅是温度,地球的引力作用对高低空大气密度分布也有着重要影响,越靠近地面,引力越大,空气密度也就越大,相反就越小。在对流层里上冷下暖的温度结构,可以减小由于引力作用所造成高低空大气密度的差异,因而有利于对流运动发展,特别是在上冷下暖差异特别大时最为有利。

这里说对流层里上冷下暖有利于空气对流,意思是它并不一定形成大气对流运动,还需要在水平方向上冷热分布不均,才能产生对流运动。因此,对流层里大气的对流运动,是由于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递减和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所造成的。

因此,在地球上,由于太阳能量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温度存在差异,低纬地区受热多,温度高,上冷下暖差异特别大,对流运动特别显著,对流运动所达高度就最高,对流层的高度就最大,高纬地区相反。

同样道理,同一地区由于季节的不同,温度状况也存在差异——夏高冬低,因此对流运动的程度也不相同,因而对流层的高度也有差异。

典例精评

读大气垂直分导层图,回答:

①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②B层    部冷    部热,气流以     运动为主。

③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现代飞机多在   层飞行,因为该层        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解题指导]:首先根据高度位置判断所属层次,然后依据层次确定其温度结构,大气运动方向,天气特别及与人类的关系。

试题详情

2.了解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及其影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