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1.图11和图12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示季节,正是我国在 (北极或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此空2分)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 ,合肥的昼夜状况是 。
(5)图11中P、Q两地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
下图(图10)所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读图完成29-30小题。
29.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人类活动会导致莱些自然要景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9完成27-28小题。
27.判断方框中a、b、c、d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8.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图8)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小题。
|
25.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读图7,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23-24小题。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24.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 )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凹岸、凸岸均匀堆积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6回答20-22小题。
20.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甲表示陆地,乙表示海洋,则此图所示情形为 ( )
A.白天的海风 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21.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 )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大型渔场分布
C.③洋流是北赤道暖流
D.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沙漠
22.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图示方向流动的是 ( )
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B.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据此回答18-19小题。
18.右下图(图5)中,有关该区域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暖流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 D.南半球、寒流
19.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洋流会加剧海洋污染
B.洋流会阻碍海洋交通
C.寒流会使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变得温和湿润
D.著名的大渔场多形成于寒暖流交汇的海域
下图(图4)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小题。
|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
17.下列各图与甲、乙两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
读“近地面的等压线图”(图3),回答14-15小题。
14.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
A.A B.B C.C D.D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由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因而造成了巨大灾害。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2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台风“莫拉克”成因的是 ( )
13.台风“莫拉克”给福建造成了重大的灾害,造成台风灾害的主要是 ( )
A.沙尘暴天气 B.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C.地震、海啸 D.狂风、赤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