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7.图14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时d地盛行风向是 ▲ ,其原因是 ▲ 。
(2)c→b→a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
地带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以 ▲ 为基础。
(3)①洋流按性质分属于 ▲ ,对沿岸地区的气
候起 ▲ 作用。
(4)③地区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6.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
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日全食持续最
长时间超过6分钟,食甚(太阳被完全遮掩)
出现的时刻(北京时间)成都是9点12分、
上海是9点39分。图13为日全食带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四个能观测到日全食的城市,各校学生天文兴趣小组纷纷组织了对日全食的观测,当天最早(地方时)观测到太阳的城市是 ▲ ;日全食发生时,观测用的望远镜与地面夹角最小的城市是 ▲ 。
(2)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在不断变 ▲ (填“快”或“慢”),全球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正在变 ▲ (填“大”或“小”)。
(3)日全食带覆盖的地区属于五带中的 ▲ ,该地区东部每年7、8月份常受 ▲ 气压控制,易出现伏旱天气。
下表为联合国2000年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33-35题。
(单位:万人/年)
迁出国 |
中国 |
墨西哥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菲律宾 |
数量 |
30.3 |
26.7 |
22.2 |
18.0 |
14.4 |
迁入国 |
美国 |
德国 |
加拿大 |
英国 |
澳大利亚 |
数量 |
110.0 |
21.1 |
17.3 |
13.6 |
8.3 |
33.表中反映的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B.从人口密集区向人口稀少区迁移
C.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D.从气候寒冷国家向温暖国家迁移
34.引起表中反映的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自然因素 D.经济因素
35.表中迁出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虚假城市化”现象明显 B.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C.起步早,城市化水平低 D.“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32.中国科学院发布报告,主张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这反映了环境
人口容量的
A.警戒性 B.相对性 C.临界性 D.均衡性
31.下列中心地,服务范围最小的是
A.北京 B.台州 C.杭州 D.上海
读图11,回答28-30题。
28.影响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军事
29.天气系统甲过境台湾时,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①地震 ②洪涝 ③干旱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0.图12中能正确反映天气系统甲过境花莲期间气压变化的是
读图10,回答25~27题。
25.若箭头代表水循环的环节, 则南水北调影响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圈,则①代表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
|
27.若该图表示大洋环流圈,则该环流圈位于
A.北半球中高纬度 B.北半球中低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读图回答23~24题。
23.对各曲线表示能源种类的判断,
正确的是
A.①、②分别表示木柴和煤炭
B.②、⑤分别表示煤炭和核能
C.③、④分别表示石油和天然气
D.⑤、⑥分别表示木柴和水电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
B.石油消费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
C.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水电
D.现阶段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增长最快
图8为局部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就北半球来说,图8反映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控制地区多出现高温多雨的天气
B.乙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
C.丙控制地带气候多湿润特征
D.甲是副热带高压带,乙是赤道低压带
图9为“煤、石油、天然气、木柴、
水电和核能的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读图6、图7,回答19~20题。
19.图6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 B.12℃ C.10℃ D.8℃
20.图7中能说明上题实验结果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