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从保护和改善环境角度考虑,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
A.居住区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有大气污染的企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B.居住区位于河流下游,有水体污染的企业位于河流上游
C.交通运输线尽量通过市区
D.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应适当集中
18.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
A.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低 B.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
C.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序 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
17.下列关于城市规模、数目与服务范围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城市规模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B.城市规模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城市规模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规模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16.有关城市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服务范围大的城市数量相对较多
B.城市的服务范围是指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C.服务范围大的城市等级一般较高
D.服务范围大的城市彼此之间相对距离近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C是三个不同地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A.a1→b1 B.a1→a2 C.b1→b2 D.c1→c2
12.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a1→a2 B.a1→b1 C.b1→b2 D.c1→c2
13.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A.a1→a2、a1→b1 B.a1→b1、b1→b2
C.b1→b2、c1→c2、a1→a2 D.c1→c2、a1→c1
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剧《闯关东》在各省、地电视台滚动热播,该电视剧讲述的是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的故事。据此完成9-10题。
9.剧中山东人迁到东北的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 D.国际人口流动
10.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可能接近图中的
下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6-8题。
6.X国人口再生产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7.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同的根本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8.人口增长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肯尼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的影响。此外,人口的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据此回答4-5题。
4.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就业机会多
5.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人均寿命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006年8月11日,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是
A.人口基数过大 B.男女比例失衡
C.人口增长率过大 D.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2.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3.下列不属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后果的是
A.劳动力减少,使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
B.国防兵员不足
C.青年负担过重
D.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