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5530  225538  225544  225548  225554  225556  225560  225566  225568  225574  225580  225584  225586  225590  225596  225598  225604  225608  225610  225614  225616  225620  225622  225624  225625  225626  225628  225629  225630  225632  225634  225638  225640  225644  225646  225650  225656  225658  225664  225668  225670  225674  225680  225686  225688  225694  225698  225700  225706  225710  225716  225724  447348 

读右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a、b、c三地的气压P相比较 (   )

A.  Pa> Pb > Pc  B.Pa < Pb < PcC.Pb > Pc > Pa  D.Pb < Pc < Pa

19.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暴雪

20.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太阳耀斑爆发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点升起  D.太阳直射北半球

试题详情

读右面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16.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的天气为(   )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出现台风  D.寒冷天气

17.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试题详情

14.可以促使气流上升、带来降水的是(   )

A.高压与低压  B.气旋与反气旋  C.冷锋与暖锋  D.迎风坡与背风坡

试题详情

读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9-13题。

9.气压较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地面受热的是(   )

A.A   B.B   C.C  D.D

11.易成云致雨的是(   )

A.A   B.B   C.C  D.D

12.日温差较大的是( )

A.A   B.B   C.C  D.D

13.如果是白天,最可能是陆地是( )

A.A   B.B   C.C  D.D

试题详情

读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5-8题。

 

5.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   )

A.冬季  B.夏季  C.春季  D.冬至

6.①②③④中为多雨带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在③的作用下,大陆西岸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8.图上表示的季节时,南非南部的开普敦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少雨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因素,能够决定气温分布格局的是(   )

A.大气环流 B.地面起伏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试题详情

3.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试题详情

2.下列地理现象及形成原因,按内在联系正确的概念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大气的散射作用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C.早春和晚秋阴天的晚上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弱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较多

试题详情

1.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D.获得的地面辐射少

试题详情

9、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

(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

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

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3)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

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无机物    有机物;太阳能    生物能(或化学能)

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     动物  

        环境           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3)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形成过程:

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

微生物

    矿物养分       植物       有机质 

               土壤肥力      腐殖质   

(3)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属性
组成
共性特征
土地资源
可再生
 
1、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 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3、 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4、 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气候资源
可再生
光、热量、降水、风等
水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矿物资源
非可再生
 

(2)海洋资源

类型
组成
特征
海洋化学资源
食盐、镁、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资源
鱼、虾、贝、藻等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海洋矿产资源
大陆架:油、气等
滨海带:砂矿
海盆:锰结核
 
海洋能源
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
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
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
海洋空间资源
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
其环境和生态条件复杂和特殊。其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14、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待查)

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

(1)气象灾害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台风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
暴雨洪涝
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减灾;
防洪需工程措施(筑堤、整治河道、修水库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对策、防洪保险等)相结合进行
干旱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
寒潮
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危害农作物;大风能翻船、倒屋、破坏牧场;雪灾冻雨造成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
其影响范围大,并多灾并发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

(2)地质灾害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震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1、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4、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1、 成因上的关联性
如地壳活跃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动和地震
2、 原发性的主灾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
如地震引发滑坡、
  火山喷发引发地震
3、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诱发地质灾害
如破坏植被是泥石流加剧的重要原因
火山喷发
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
滑坡
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

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

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

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    气候(水热组合)等要素的不同   自然带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热量差异为主)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差异为主)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