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5533  225541  225547  225551  225557  225559  225563  225569  225571  225577  225583  225587  225589  225593  225599  225601  225607  225611  225613  225617  225619  225623  225625  225627  225628  225629  225631  225632  225633  225635  225637  225641  225643  225647  225649  225653  225659  225661  225667  225671  225673  225677  225683  225689  225691  225697  225701  225703  225709  225713  225719  225727  447348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2-15题。

12.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3.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14.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15.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答案:12.C 13.B 14.C 15.B

试题详情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9-11题。

9.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解析: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 平均深度范围内。

答案:A

10.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解析: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

答案:A

11.对浅层地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

B.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

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

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

解析: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地区已得以开发利用。

答案:B

试题详情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8.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解析:结合等值线分布可知,数值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答案:7.C 8.C

试题详情

6.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  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

 K^S*

A.①      B.②①       C.③①          D.④

解析: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故A正确。

答案:A

试题详情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3-5题。

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类型、特征及应用。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s-1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

答案:B

4.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解析: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

答案:A

5.在莫霍界面以下                          (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圈层的划分。莫霍界面约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此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答案:A

试题详情

(2010·南通调研)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解析:图中①为大气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平流层(①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层横波能穿过

答案:1.C 2.B

试题详情

17.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测算当地的经度,以旗杆为中心,在地面上绘制了若干个同心圆(如右图)。然后,利用走时准确的电子表,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的投影点A、B的北京时间分别为11时54分16秒、12时30分32秒。假设你是该小组的成员之一,请结合物影的日变化规律,完成以下的活动要求:

(1)请在地面上画出当地的子午线,并确定正南、正北的方向(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制和填写)。

(2)按照以上方法和数据,测算当地的经度(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并简述测算过程(2-3个步骤)。

(3)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经度测算的精确度,你对这次活动的方法或过程有什么改进建议?(至少两条)

解析:根据物影的日变化规律,与当地正午12时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反过来说,这两个时刻的中间时刻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因此,只要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两个投影点的时刻,也就求出了当地的正午时刻。根据以上原理,同心圆上这两个投影点的中点与圆心的连线,就是当地的子午线。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测量数据后,当地经度的计算方法是我们所熟悉的。

答案:(1)如下图

(2)116.9°E。与当地正午12点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所以,A、B两个时刻的中间值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北京时间),数值是12时12分24秒;当地的正午12点是北京时间12时12分24秒,因此,当地与120°E的时差是12分钟24秒,经度差是3.1°,所以,测得的该地经度为116.9°E。

(3)①由于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旗杆难以保持垂直,造成测量误差。可以将旗杆换成能够保持垂直的木杆(1米-2米即可,太高不易保持垂直)。②测量旗杆顶部在多个同心圆上的投影点的北京时间,采取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③可以在测量活动的前一天夜晚,利用北极星来确定当地正南、正北的方向,事先画出当地的子午线。④选择地形较平坦的地面进行测量

试题详情

16.(2010·黄浦区模拟)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

A   ;C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  (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  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  (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  方日落。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  地,理由是                               

解析:(1)从图中可知A一年昼长均为12小时,故为赤道,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故C为66°34′S。(2)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全年不变。(3)从A到D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4)当B地昼最长时,即12月22日,上海市日出东南方,当上海(121.5°E)为12点时,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11时54分,日落方位西南。(5)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适合建航天发射场

答案:(1)0° 66°34′S

(2)A 全年昼夜等长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东南 11点54分 西南

(5)A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

试题详情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对日照间距的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据此回答13-15题。

城市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24°45′
2.02H

40°28′
1.18H

35°21′
1.41H

26°36′
1.86H

13.在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都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原因是( )

A.冬至日气温低

B.冬至日降水多

C.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

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解析: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每年冬至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房的影子达一年中最长,因而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

答案:D

14.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四城市中,甲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纬度最高,因而甲城市该日的昼长最短。

答案:A

15.位于杭州(约30°N)的某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两幢30米高的住宅楼时,其楼间距应不小于(tan35°≈0.7,tan45°=1, tan60°≈1.732)          (   )

A.35米       B.40米       C.45米       D.50米

解析:冬至日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楼间距=H/tan36°34′,可计算出楼间距应不小于40米。

答案:B

试题详情

12.(2009·浙江高考)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      (   )

A.23°N              B.63°N

C.43.5°N             D.27°N

解析:第一步:根据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而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第二步:c值可表示春分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即太阳直射点在春分和夏至日之间的移动幅度,为23.5°,且图中a小于c,a为3.5°,即该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第三步: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当地纬度为63°N,故选B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