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4. 下图中的圆形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农作物在北半球的分布区,读图回答。
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水稻、②玉米、③小麦、④棉花
B.①天然橡胶、②冬小麦、③咖啡、④剑麻
C.①咖啡、②水稻、③甜菜、④黄麻
D.①油棕、②玉米、③甜菜、④高粱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回答21-23题。
21.若图甲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6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为表示花卉,b表示蔬菜水果,c表示粮食)。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22.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下适合其“都市农业”发展的有
A.观光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房地产业 D.水稻种植业
23.若图甲中M为该县2006年农业用地的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蔬菜水果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乙为该县“十一五”农业土地规划,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是
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判断19-20题。
19.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
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18.指出下列各组城市与图中所示的城市功能相符的是(图内表示某城市的主要功能)
A.①新加坡, ②桂林, ③伯明翰, ④香港
B.①伯明翰, ②香港, ③新加坡, ④桂林
C.①香港, ②新加坡, ③桂林, ④伯明翰
D.①新加坡, ②香港, ③伯明翰, ④桂林
右下图为城市等级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据图判断城市等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应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17.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甲普通服务点 乙家具商店 丙星级宾馆
B.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C.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用电器
D.甲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下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读图回答14-15题。
14.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Ⅲ、Ⅱ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 B.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无限的
C.人类可以无限度地索取和消耗环境资源 D.人类在环境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读右下图,其中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回答12-13题。
12.若X、Y、Z为某平原上的三个区域,人口密度X>Y>Z,则三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A.X地最大 B.Y地最大 C.Z地最大 D.不确定
13.若X、Y、Z三个区域地租水平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区域是
A.X B.Y C.Z D.X和Y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回答9-11题。
9.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10.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11.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读图回答6-8题。
6.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A.a B.b C.e D.f
7.c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主要国家的人口总量减少 B.部分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C.由于战争和灾害,人口死亡率上升 D.人口大量迁出c大洲
8.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A.人口增长过多,人均资源不足 B.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C.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D.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左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图),回答4-5题。
4.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5.按联合国标准,如一个地区≥60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