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区、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顺序号等有关内容填写在答题卷中指定位置;考试结束,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卷收回;试卷由考生自己保管(不要丢失,以备讲评哦!)。
1.本试题分 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综合题)和答题卷三部分共6页
5.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1 2009年4月26日,以“创新、合作、共赢、崛起”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隆重开幕,来自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六省的高层决策者及国内外1.6万客商云集合肥,共谋中部发展崛起大计。
材料2 我国“中部地区”位置图
(1)在中部地区六省中,B是 省,该省所在地形区名称 ,该地形区的自然土壤为 ,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 。
(2)AB两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1分)
(3)安徽省自然地理上可划分①、②、③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
(填数码)区域;①、②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是 。(2分)
(4)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省的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3分高@考☆资&源*网)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二调考试
4.图a和图b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高@考☆资&源*网晴天)近地面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10分)
图a 图b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 0C,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0C。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 ,风速日变化幅度较 。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比荒漠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比荒漠 。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 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 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读下图:回答1-2题:
① ② ③ ④
1.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A.①东北平原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南部沿海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地区
B.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南部沿海地区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 ④东北平原
C.①南部沿海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D.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 ④南部沿海地区
2. ①③两地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情况。据此回答两题:
年份 |
1949高@考☆资&源*网 |
1955 |
1960 |
1970 |
1978 |
1985 |
1990高@考☆资&源*网 |
1995 |
东经 |
121.97 |
121.93 |
121.94 |
121.88 |
121.86 |
121.75 |
121.80 |
121.71 |
北纬 |
43.57 |
43.51 |
43.54 |
43.59 |
43.63 |
43.80 |
43.68 |
43.84 |
3. 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
4. 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下表为4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回答2题:
国家 |
能源消费总量 (亿吨标准煤) |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美元高@考☆资&源*网) |
能源消费构成(%)高@考☆资&源*网 |
|||
煤炭 |
石油 |
天然气 |
水电和核电 |
|||
① |
13.2高@考☆资&源*网 |
14.22 |
69.6 |
21.5 |
2.2 |
6.7 |
② |
30.7 |
3.73 |
24.9 |
39.7 |
25.7 |
9.7 |
③ |
7.1 |
1.89 |
17.7 |
51.1 |
12.5 |
18.7 |
④ |
8.5 |
30.7 |
17.3 |
20.6 |
55.3 |
6.8高@考☆资&源*网 |
5. 表中数据表明
A. 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 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 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在四国中居首位
D. 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6. 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B. 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D. 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如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下列6题。
7.下列省区中不与该省相邻的是
A.河北省 B.陕西省 C.山东省 D.河南省
8.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生态脆弱 B.气候变暖、酸雨危害
C.洪涝灾害、台风危害 D.地表崎岖、土层较薄
9.为使该省由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殖,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冶金工业
10.“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11.依据该省的优势资源,该省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 )
A.电子工业 B.制糖工业 C.有色冶金 D.船舶制造
12.该省的荒漠化按成因分类属于:
A 风蚀荒漠化 B 水蚀荒漠化 C 盐渍荒漠化 高@考☆资&源*网 D 冻融荒漠化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3题。
13.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 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 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14.“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 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 木材短缺的问题
15.我国的下列工业基地中,最能借鉴五大湖工业区综合整治经验的是:
A 京津唐工业基地 B 辽中南工业基地
C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 沪宁杭工业基地
右图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题。
16.关于南水北调图中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跨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B 有助于遏制北方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
C 可减轻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
D 带走部分泥沙,改善长江下游航运条件
17.图中A、B、C各段输水通道中,依靠地形能自流输水的是:
A. A段 B. B段 C. C段 D. B、C段高@考☆资&源*网
18.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受水区带来:
A 经济效益--控制地面沉降 B 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C 社会效益--有利于社会稳定 D 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不明显
19.关于长江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B.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C.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减轻大气污染 D.缓解东北、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
2005年我国新增9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4处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什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高@考☆资&源*网减少。当年勘查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据此图文材料,完成下2题。
20. 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21. 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是
A.影响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影响植被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
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 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
2010年4月22日广东大部分地区普降酸雨,很多市民互发短信,相互转告:减少出门,不要淋到酸雨。读这条消息后回答下列4个问题
22.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酸雨属于下列哪一类问题
A 环境污染 B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C 生态破坏 D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23.产生酸雨的物质主要是:
A燃煤排放的硫氧化合物 B 燃煤排放的碳氧化合物 C 氟利昂 D 臭氧
24. “煤”变“油”技术可以减少煤炭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的煤变油项目应布局于
A.山西、内蒙古、陕西 B.北京、天津、上海、广州 C.湖南、四川、贵州、山西 D.新疆、青海、西藏、山西
25.我国之所以要启动“煤”变“油”项目,是因为
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 ②我国燃油需求量增长迅速
③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我国煤炭资源过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2题。
26.该图所能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完全一致高@考☆资&源*网
C.区域的划分没有明确的指标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7.关于b区域中松嫩平原和a区域中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者为温带季风气候,后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前者大陆性较强,后者大陆性较弱
C.前者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后者生长期较短
D.前者雨热同期,后者雨热不同期
读“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2题。
28.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29.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高@考☆资&源*网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也有差异,据此回答2题:
30.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的组合,正确的是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大气环流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地面状况
C.黑龙江漠河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海陆位置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纬度位置
31.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屋顶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
人多地少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读下表,回答3题:
1996-2004年我国部分省区耕地变化情况表
区域高@考☆资&源*网 |
耕地 面积(Km2) |
人口 (万人) |
1996-2004年耕地减少去向比重(%) |
||||
减少面积(Km2) 高@考☆资&源*网 |
建设占用 |
灾毁耕地 |
生态退耕 |
农业结构调整高@考☆资&源*网 |
|||
内蒙古 |
55689 |
2232 |
1009.60 |
1.78 |
2.26 |
95.26 |
0.69 |
甘肃 |
34860 |
2467 |
374.20 |
2.36 |
0.55 |
91.24 |
5.84 |
广东 |
23525 |
6961 |
248.60 |
13.76 |
1.23 |
1.88 |
83.12 |
江苏 |
44720 |
7110 |
344.80 |
37.27 |
3.26 |
8.71 |
50.77 |
福建 |
12135 |
3261 |
66.50 |
36.61 |
8.37 |
2.44 |
52.58 |
宁夏 |
8110 |
495 |
373.60 |
2.29 |
0.20 |
96.56 |
0.94 |
陕西 |
34474 |
3543 |
935.00 |
2.67 |
3.57 |
73.37 |
20.40 |
注:①耕地面积和人口均为1996年数据。
32.上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是高@考☆资&源*网
A.内蒙古 B.甘肃 C.福建 D.宁夏
33.生态退耕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A.宁夏 B.内蒙古 C.甘肃 D.陕西
34.上题正确选项地区生态退耕的主要是原因是
A.保护湿地 B.防止土地沙漠化 C.防止水土流失 D.防止地质灾害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2题。
35.有关亚马孙雨林被毁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
C.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过于旺盛 D.开辟大型农牧场
36.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东部沿海地区图”,并回答2问题。
37.A地区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上,比F地区优越的是
A.高校林立,技术水平高 B.交通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大
38.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
A.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 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D.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2题:
高@考☆资&源*网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高@考☆资&源*网 |
2100高@考☆资&源*网 |
2460 |
39.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40.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2题:
4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高@考☆资&源*网 )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
4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2题:
43.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北部和中部地区 D.南部地区
C 44.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南部的是
读下图,回答3题:
45.下列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有
A.干旱 B.洪涝 C.水土流失 D.酸雨
46.②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自然优势条件
A.丰富的光热条件 B.肥沃的土壤条件
C.低廉的劳动力 D.先进的保鲜技术
47.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A.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②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③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④地区要重视湿地开发,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读X、Y、Z三个外资的企业生产、销售示意图,回答2题
48.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原料、b市场、c劳动力 B.a劳动力、b市场、c原料
C.a劳动力、b政策、c原料 D.a市场、b政策、c交通
49.X、Y、Z对应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纺织、汽车、服装 B.钢铁、服装、纺织
C.汽车、制鞋、电子装配 D.纺织、电子装配、钢铁
读“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6个题:
50.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
5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高@考☆资&源*网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52.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53.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54.珠江三角洲的下列条件中对台商不具有吸引力的是
A.地形气候 B.廉价的劳动力 C.众多的发展机会 D.广阔的市场空间
55.珠三角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部门是
A.畜牧业 B.谷物种植业 C.园艺业 D.迁移农业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完成2题。
56.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57.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58.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2题。
59.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60.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Ⅱ卷(综合题40高@考☆资&源*网分)
注意:请将综合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1.读我国某河流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Ⅰ、Ⅱ两区域的分界线是 (明确的、模糊的)。
(3).Ⅰ、Ⅱ两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是 ,航运价值较大的是 。
(4).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资源优势,正确的是( )
A.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水力发电和灌溉
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D.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
2.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至少答出三条)。(3分)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3分)
(3)图中,字母A表示 工业,B表示 工业。(2分)
(4)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东北地区开发工业旅游的优势条件是 。(1分)
(5)试分析图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对于资源型城市发展可借鉴的地方。(1分)
2.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问题:(5分)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
垄黄”白居易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图中哪个地区?这里 种植该农作物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2分)
(2)A为 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2分)
(3)田纳西河流域主要位于图中 (填代号)农业带。(1分)
29. (11分) 读“甲、乙两类国家人口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时期是( )
A. 19世纪初期 B. 19世纪后期目 C. 20世纪中期 D. 20世纪后期
(2)人口增长与乙类国家类型相似的国家是( )
A. 新加坡 B. 美国 C. 印度 D. 德国
(3)世界人口问题主要是由 ____(甲、乙)类国家形成的,其原因是庞大的 ____ ________和较高的______ ________,使世界人口增长很快。
(4)对甲、乙两国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 老龄化的比例乙国比甲国高 B. 最近乙国的人口流向甲国
C. 乙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 D. 目前甲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
(5)甲、乙两类国家在20世纪后期,其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_________型向__________型的转变。
28. (17分)读:材料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 材料二、“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和亚洲的水稻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
材料二: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和亚洲的水稻分布图
(1)读材料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 图中字母ABCD表示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材料二中,亚洲的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什么?(4分)
(3)材料二中,五大湖位于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有“北美大陆地中海”之称,五大湖区城市、人口密集。五大湖周围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3分)
(4)读材料二: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和亚洲的水稻分布图,说明图中P地与Q地气候类型和降水的差异?(6分)
27. (13分)下图为某地区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城市人口约战总人口的 %,约有 人。
(2)从城市化水平看,该地区属于 国家,这类国家
城市的特点是:
。
(3)若该图表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一工业区的功能分区,
则比较合理的布局是:图中字母 表示居民区; 表示工业区;
表示卫生防护带。
(4)防护带中可以设置的建筑是 :
|
A、学校 B、消防车库 C、医院 D、体育馆
26.(9分)读“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l)图中_____曲线表示发达国家的变化,____ 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变化。
(2)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_____ ___产业向____ ____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城市_______ _____不断扩大。
(3)B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是起步______、水平______。
(4)A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该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此现象称为______ _____现象。(2分)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800元、1200元、16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300元、500元、7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24--25题。
24.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5.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F、G
C.E、H D.F、H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