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6707  226715  226721  226725  226731  226733  226737  226743  226745  226751  226757  226761  226763  226767  226773  226775  226781  226785  226787  226791  226793  226797  226799  226801  226802  226803  226805  226806  226807  226809  226811  226815  226817  226821  226823  226827  226833  226835  226841  226845  226847  226851  226857  226863  226865  226871  226875  226877  226883  226887  226893  226901  447348 

13.下图为位于同一纬度的①②③④四地某日的天气状况示意图,其中气温昼夜温差差值相距最大的两地是                              (   )

A.①地和②地     B.③地和④地    C.①地和③地    D.②地和④地

试题详情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m地的风向是        (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11.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有晴           D.m地晴,n地有雨

12.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试题详情

据苏州2008年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试题详情

6.城市比农村更感酷暑难当的原因在于城市具有  (   )

A.集聚效应               B.阳伞效应

C.热岛效应               D.雨岛效应

试题详情

5.属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试题详情

4.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气旋是

①在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   ②在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漩涡;

③过境时常伴有锋面,导致复杂的天气现象;④过境时导致气流下沉,多出现晴朗天气。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读下图,完成2-3题。

2.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气压系统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   )

A.60°N附近海域  B.15°N附近海域   C.15°S附近海域  D.60°S附近海域

“高温、干旱”是去年夏季我国江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特点,据此结合下图回答4-6题。

试题详情

27.[解析]此题以示意图形式,考查相关地球内外部圈层的相关知识,涉及到相关圈层的特点、组成与分布,并将地震波知识作为判断内部圈层状态的依据,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查了大气圈相关气体成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关影响(意义),能力考查要求突出。

[答案](1)大气  水;(2分)(2)水;(1分)(3)大气  二氧化碳(CO2) 氟氯烃  臭氧  紫外线;(5分)(4)古登堡  地核;(2分)(5)外核  横波不能通过。(2分)

试题详情

(二)双项选择题

19.AB[解析]大气、水和生物都是人类不可缺的生存条件,无最密切之说。外部圈层间联系密切,与内部圈层间也联系密切。

20.BC[解析]岩石圈为跨内外圈层的特殊圈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属内部圈层,表层土壤中有生物,生物属外部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1.AB[解析]一方面通过地震波找到地壳厚度最薄处,另一方面该船设备可在此开钻。CD两项目前人类还力所不及。

22.AC[解析]研究地球内部构造,除地震波方法外,还有钻探等方法;上、下地幔之间,外核与内核之间也有次一级的不连续面。

23.AC[解析]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自下而上速度减慢,字母B处横波不能通过;D处(软流层附近)为岩浆发源地;C上下分别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

24.AC[解析]大陆地壳厚于海洋,②的平均厚度不足2900千米(3471千米为地核厚度),①的全部和②顶部组合即为岩石圈;⑤处(古登堡面)纵波速度减慢,横波完全消失。

25.AD[解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层组成,外部圈层由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组成,内外圈层均以地心为中心,构成同心圈层;外部圈层中水圈质量最大,内部圈层地核密度最大。

26.AC[解析]因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所以地壳厚度小于岩石圈,两者均是由岩石组成的。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地震波是弹性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到达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纵横波在莫霍面处速度都加快;因纵波速度快,先到达地表。

2.C[解析]地壳最厚处应为大陆高山(如青藏高原一些高山处),最薄应在海洋(海沟最深,地壳最薄)。

3.D[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大陆部分平均约33km,海洋部分平均约6km)应小于岩石圈平均厚度。

4.C[解析]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5.B[解析]从位置看,B圈层介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和岩石圈上部,故应为生物圈。

6.B[解析]从地壳到地心,随地球本身压力变化(越来越大),物质密度也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但地震波速度则受物质性质影响,纵横波呈现不同的变化情况。

7.D[解析]从图中看,A兼跨大气圈和B圈全部和C圈上部,则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

8.C[解析]江苏沿海为大陆架地壳,厚度薄,5000米深井,可全面剖析研究地壳结构等,其它三地地壳厚度均比此处厚得多,此处是科研井开钻的最佳选点。

9.B[解析]西昌是我国现有三大航天中心中纬度最低的,利用其较大的自转线速度,更容易推进嫦娥一号升空。AC两项酒泉同样具备,设备科技则是三大中心共同优势。

10.A[解析]10月24日在秋分后一个月,直射点近8°S,北京时间18:05,直射点(12时)为28°45′E,旧金山为凌晨2:05;10月为南半球春季,澳冬小麦刚收完;非洲长颈鹿向南半球迁移。

11.A[解析]3He是核聚变发电的原料,可能成为未来人类能源基地。其他三项均符合月球开发利用的优点特征。

12.C[解析]水圈的水有地表水、地下水,也有生物水和大气水等,它们分布于陆地、海洋和大气中,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13.A[解析]地震波从震源传到地表,因地壳厚度不均,到达地表时间有早晚,地壳厚处后到地表,薄处先到地表,珠峰处地壳为全球最厚,最迟得到地震波。

14.C[解析]地球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研究。由震波速度变化反映出的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15.D[解析]岩石圈与地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

16.C[解析]依据教材中地震波的传播图,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17.C[解析]横波在古登堡界面处消失,说明该面以下的外核为液态。

18.D[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