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1.读“全球洋流模式”示意图,回答:(10分)
(1)请在图中添画箭头,完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两个大洋环流圈。(2分)
(2)如果该图表示的大洋为大西洋,则A洋流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在_____________(风带)吹拂海面形成的洋流;由于A洋流的影响,在西欧形成了暖湿的________________气候。
(3)在M、N两地中,_______地更有可能发展成为渔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洋流C按性质分,属于____________(暖/寒)流;如果在太平洋,则该洋流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海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了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__(渔场)。
30. 读“水循环示意”图,请回答:(9分)
(1)根据水循环的完整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2分,全画对才给分)。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3)由“植物蒸腾、蒸发”与C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_。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___________(填字母)。
(5)从图中分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
29.读“2003年10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图,回答:(7分)
(1)图中A表示_________压中心,B表示_________压中心。
(2)按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B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此地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在A的控制下,该地区会出现_______________天气。
(3)在图中A、B附近相应位置画出高压脊(用 )低压槽(用 )。
(4)乙地吹的是________________风。
28.读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回答:(8分)
(1)A地的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 C地的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C地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与下图中的_______图对应,E地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与下图中的_______图对应。
(3)影响D和E两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的气候因子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盛行西风 C.海陆热力差异 D.人类活动
(4)C地与E地的气候特征在夏季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高温 B.凉爽 C.多雨 D.少雨
(5)C地的气候特征与形成因子相符的一组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全年降水多-西南季风 B. 夏季炎热干燥-副热带高压
C.夏季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全年降水稀少-太阳辐射
(6)乙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北/南)半球的气候类型。
27.读图(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在图中画出E地的风向。
(2)图中A为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D为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3)受C风带和D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其特点是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地中,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地,该地盛行___________(上升或下降)气流,乙地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6.读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及其受力关系图,回答问题:(7分)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此图表示的是______(南或北)半球。
(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B.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C.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D.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24.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B.地下水和冰川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 河流水和湖泊水
23.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
A.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B.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C.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 D. 数量最多的海水
22.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大陆轮廓和岛屿的分布 B.海水温度与密度分布不均
C.地球自转偏向力 D.盛行风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