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3.(6分)(1)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_ ___倍。
(2)据报载,一家庭主妇在家中打扫卫生时,为了获得更强的去污能力,把洁厕液(用盐酸勾兑成)与漂白粉混合使用,致使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导致氯气中毒。试写出工业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使用时产生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______。
22.(10分)某混合物的水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Mg2+、Fe3+、Al3+、NH4+、Cl-、CO32-和SO42-。现每次取100.00mL进行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896L(标准状况下)
②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剩余2.33g。
请回答:
(1)c(CO32-)=______。
(2)K+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若存在,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若不存在,则不必回答第2问)。
(3)根据以上实验,不能判断哪种离子是否存在?若存在,这种离子如何进行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有以下几种物质①干燥的食盐晶体 ②液态氯化氢 ③水银 ④蔗糖 ⑤CO2 ⑥KNO3溶液 ⑦氯气,填空回答(填序号):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0.往100 mL溴化亚铁溶液中缓慢通入2.24 L(标准状况)氯气,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有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则原溴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2mol/L B.0.3mol/L C.1.4mol/L D.无法计算
19.将NaCl和NaBr的混合物mg溶于足量水中,配制成500m L溶液A,再向A中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后,蒸发溶液至干得晶体(m-2)g。则A溶液中Na+、Cl-、Br-的物质的量之比肯定不正确的是( )
A.3:2:1 B.3:1:2 C.4:3:1 D.3:1:4
18.禽流感是A型禽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防治禽流感时需要大量使用过氧乙酸、含氯类消毒剂等。氯胺是一种长效缓释有机氯消毒剂,它与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其生成物的杀菌能力是一般含氯消毒剂的4~5倍,有关氯胺(NH2Cl,分子中Cl的化合价为+1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胺与水发生复分解的产物为NH2OH和HCl B.氯胺的消毒原理与漂白粉相似
C.氯胺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 D.氯胺中的氮元素为-3价
17.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还原反应的是( )
A.MnO2 B.KMnO4溶液 C.稀盐酸 D.Na2SO3溶液
16.下列实验操作或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将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时,可分离出NaCl晶体
②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
③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实验中,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
④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若用于配制Na2CO3溶液和FeSO4溶液均会使所配溶液变质
⑤用加热法可以分离高锰酸钾和碘单质的混合物,因为碘单质受热易升华
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将量取液态物质的量筒用水洗涤,洗涤液倒入容量瓶
⑦将饱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如图现象,说明低浓度氯水能将I-氧化成I2,高浓度氯水高 考资 源网能将I2进一步氧化成碘的化合物
⑧将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得澄清溶液,说明H2CO3的酸性比HClO弱
A.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④⑦
C.①②④⑥⑦ D.③④⑥⑧
15.用玻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14.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一的实验是( )
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r-
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褪去
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
D.加入足量FeCl3高 考资 源网
溶液,用CCl4萃取后,在无色的水层中加入氯水,溶液呈橙黄色,则含有Br一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