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7288  227296  227302  227306  227312  227314  227318  227324  227326  227332  227338  227342  227344  227348  227354  227356  227362  227366  227368  227372  227374  227378  227380  227382  227383  227384  227386  227387  227388  227390  227392  227396  227398  227402  227404  227408  227414  227416  227422  227426  227428  227432  227438  227444  227446  227452  227456  227458  227464  227468  227474  227482  447348 

(2009年湖南联考)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6-7题。

6.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甲地纬度较乙地低,且该大气环流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所以,图中从甲地向乙地的空气运动,应是从低纬向高纬流,故应为西风带。因此,该环流应为中纬环流,近地面风向应为西北风。

[答案] C

7.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甲地受高压带控制,并且位于大陆的西岸,若该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那么,甲地气候有可能是极地气候,若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则甲地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或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其气候类型有可能是地中海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 D

试题详情

(2009年山东广饶一中)读下图,回答3-5题。

3.

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若此图为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降温、减湿  D.减湿、减温

5.

图中阴影部分B表示水体,A、C表示裸地。如果此时是南半球夏季,那么A、C两地的风向一般表现为( )

A.西南风和东南风

B.东南风和东北风

C.西南风和西北风

D.东北风和西南风

[解析] 第3题,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a地气温低,气压高;b地气温高,气压低。第4题,绿地有净化、降温和增湿作用。第5题,水体与裸地热容量不同,气温变化快慢不同。夏季,裸地升温快,气温比水体的高,气压低,风从B吹向A、C,南半球向左偏,分别形成东北风和西南风。

[答案] 3.D 4.B 5.D

试题详情

2.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

B.副热带高压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吹的是西北风

D.大气环流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

[解析] 高空空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实际并不存在,形成低纬、中纬、高纬三圈环流;副热带高压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答案] 1.A 2.C

试题详情

1.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

B.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垂直

C.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

D.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试题详情

15.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  、乙  

(2)当A处发生地震时,B、C、D、F四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8.1级。F地测得地震震级为  级。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  ,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3)地震波在经过甲时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

(5)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解析] 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界面:一个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界面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 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界面叫做古登堡面。我们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答案] (1)莫霍面 古登堡面

(2)8.1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

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

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5)如右图

试题详情

14.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反映的是  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

理由是什么?

(2)A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  ,该层大气天气

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 km高度  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  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某飞机起飞时,机场风雨交加,飞机起飞后,迅速作爬升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

(5)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  

[解析] 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所以对流层的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B层为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大量吸收紫外线,一方面使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大大减少,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层越高距地心越远,地球的吸引力越小,故大气密度越来越小。

[答案] (1)中 对流层厚度为12 km

(2)地面辐射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补绘曲线略。O3(臭氧) 臭氧

(4)平流层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天气晴朗,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升至平流层比较安全。 (5)逐渐变小

试题详情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2-13题。

12.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13.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解析] 在不同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且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根据地下2 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从而会引起地震波波速的异常变化。

[答案] 12.D 13.B

试题详情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10-11题。

10.图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 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 000-6 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 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 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11.飞机可以在5 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高度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6 ℃,根据这一要求大致计算判断图①表示的气温垂直递减情况。从图①提供的信息看,0-6 000米范围内气温大约从18 ℃下降到-32 ℃左右,超过了垂直递减率,尤其是3 000米以下递减幅度更大(曲线的坡度小,温度差别大)。分析背景材料,“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可以确定:从近地面到5 000米高度,气温变化越小,对流就越弱,大气就越稳定,飞机飞行就越平稳,通过量算四幅图从近地面到5 000米高度的温差依次约为50 ℃、32 ℃、45 ℃、20 ℃,图④的温差最小。就近地面而言,图④的上下温度也十分相近,对流十分微弱,显然图④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10.B 11.D

试题详情

9.某地地下30千米深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

B.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前后左右摇晃

[解析] 纵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所以会感到上下颠簸,横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能感到左右摇晃。横波不能通过气态和液态传播,所以都能感到P波,上下颠簸。

[答案] C

试题详情

(2010年试题调研)读下表,完成7-8题。

时间
2010年1月13日05∶53(北京时间)
地点
海地
内容
发生7.3级强烈地震

7.图示时刻纽约帝国大厦悬挂的壁钟中,国际标准时间为………………………………( )

A.4∶30                   B.7∶00

C.21∶53                  D.8∶53

8.图示日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济南日均气温在0 ℃以下           B.山东农民正播种花生

C.黄淮海平原土壤淋盐明显           D.亚欧大陆气压较低

[解析] 第7题,表格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区时。第8题,夏季,黄淮海平原土壤淋盐明显;1月,济南日均气温在0 ℃以下;山东半岛的花生一般在春末夏初播种;1月,亚欧大陆冷高压势力较强。

[答案] 7.C 8.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