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7342  227350  227356  227360  227366  227368  227372  227378  227380  227386  227392  227396  227398  227402  227408  227410  227416  227420  227422  227426  227428  227432  227434  227436  227437  227438  227440  227441  227442  227444  227446  227450  227452  227456  227458  227462  227468  227470  227476  227480  227482  227486  227492  227498  227500  227506  227510  227512  227518  227522  227528  227536  447348 

3.地表景观沿纬度变化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地域分异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地域分异

思路解析: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也就是在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变化主要是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的,而全球热量分布大致就是从赤道到两极递减。

答案:A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试题详情

2.下列地区中,具有“山下有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气候特征的是(   )

A.阴山地区            B.祁连山地区

C.雪峰山地区           D.横断山地区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垂直差异。题中“山下有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反映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气候特征。选项中四个地区都是我国山地地区,而以横断山地区垂直地带性最为显著。

答案:D

试题详情

1.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相对应的大陆东岸的自然带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思路解析: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大陆的东岸,与之相对应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C

试题详情

8.鄂尔多斯的毛乌素沙地,原是一块殷实的草原。在清光绪末年,大片草原被开垦,而且对土地只用不养。最初产量尚高,随后就急剧下降,几年后即行撂荒,再开新荒地,致使原来的生荒地变成熟荒地,熟荒地又变成轮荒地,最后成为流沙地。

以上材料说明了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有什么影响?请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探究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实际生活中土壤的利用。说明过度开垦,只用不养,将导致土壤退化,最终会使环境恶化。

答案:土壤这种地理要素,与气候、水文以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组合和搭配。合理地利用土壤,可以使土壤保持肥力;不合理地利用土壤,会破坏肥力,甚至引起土壤退化。

试题详情

7.“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映了陆地环境的什么特性?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地表植被的减少→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淹没→陆地面积减小→部分生物失去生存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试题详情

5.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水分与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

B.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受地质作用的影响

C.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2-3倍

D.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2-5倍

思路解析: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水分与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

答案:A

试题详情

4.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应的成因连线正确的是(   )

A.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流水侵蚀作用

B.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华北平原--风力沉积作用

C.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

D.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裸岩荒漠--风力堆积作用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不同的地理区域存在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此影响下会形成不同的环境组成。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华北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干旱地区的蘑菇石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裸岩荒漠则与降水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从整个环境要素来看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对立要素的变化。

答案:A

试题详情

3.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

A.荒漠化问题产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气候变化、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气候与土壤间的关系。荒漠化一部分是自然原因形成的,一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荒漠化较多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土地退化,气候趋于更加干旱而发展为荒漠的过程。在各种人类活动中,人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破坏植被,导致气候恶化,水源枯竭,加速了荒漠化进程,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试题详情

2.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组成要素构成的自然环境

B.我国三北防护林带是自然环境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C.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一个特殊组成要素,因此我国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D.城市环境是经过人工改造后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

思路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区别。自然环境的形成是没有人类参与的,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组成的环境;“三北”防护林是人为建造的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人工林;我国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都是耕作土壤,即农业土壤,它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城市环境是人工改造自然环境最彻底的区域。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