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4、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所示。读下图回答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许多国家,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据此回答21-23题。
2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 B、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
C、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 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
22、许多城市被垃圾包围,解决的最好办法是
A、将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B、将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C、将垃圾中的有用成分用来生产二次新能源
D、将垃圾运到更远的地方
23、以下关于垃圾的正确说法是
A、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产生量将会越来越少
B、实行垃圾的分类放置回收,是变垃圾为资源的最好方法
C、尽量减少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是减少垃圾的最佳方法
D、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都是垃圾
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诸多方面的环境效益。据此回答19-20题。
19、城市中以往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
①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②冬季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结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困难;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④降低了城市 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0、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对改善合肥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
A、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C、扩大效区发展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
D、在城市近郊区大力发展游泳业
18、我国省级行政区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你认为是
A、安徽 B、上海 C、西藏 D、辽宁
17、对于城市化及各时期发展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在上个世纪即达到很高水平;
B、城市化发展在中期加速阶段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化发展在后期阶段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发展中国家都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活质量提高的结果。世界上一般以老年人口(即65岁及其以上)占总人口的7%以上称为老龄化。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孔》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6题。
14、按照明太祖的该法令,明朝将出现
A、较高的出生率 B、较高的死亡率
C、生育时间缩短 D、亲子年龄增加
15、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A、顺应民意 B、增加劳动力 C、鼓励垦荒 D、奴化民众
16、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非洲
13、下面四条线反映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自古至今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1-12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
||
最多能供养的人中数量 |
①约16亿人 |
|
最适宜的 人口数量 |
温饱型消费水平 |
②10亿之内 |
小康型消费水平 |
③8-9亿人 |
|
富裕型消费水平 |
④7亿之内 |
11、表中代表我国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10-11题。
6、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7、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8、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B. 牧场专业化水平高
C.地广人稀,有大面积热带草原
D.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9、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A.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B.只出现在发达国家
C.牧牛业占有重要地位 D.属于粗放的商品农业
10、下面四幅图中,能反映建国后我国人口状况变化的是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②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③20世纪末,甲国人口再生产已进入“过渡型”
④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①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 ②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③甲国劳动力严重短缺 ④乙国的环境污染减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