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C )
A.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B.将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C. .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40﹪的硝酸钾溶液
D. 将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
5.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D )
A.该反应涉及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含有两种元素
B.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中的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各物的化学计量数都是1
D.该反应是两种气体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 )
①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4Fe﹢3O22 Fe2O3
②炽热的高炉中炭使二氧化碳还原:CO2﹢C 2CO
③氮肥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NH4HCO3+2HCl=NH4Cl+CO2↑+H2O
④燃烧酒精灯:C2H5OH+3O23H2O+2CO2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3.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C )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
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 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 ④
2.下列有关H2 、CH4、CO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
A.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
B.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
C.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
D.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
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A.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
C.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 D.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
15.(6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的一瓶稀硫酸样品进行分析。他们分别用100g稀硫酸与不同质量的锌粒(含杂质,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反应,三次实验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加入锌粒的质量(g) |
4 |
8 |
12 |
充分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g) |
103.9 |
107.8 |
111.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 次实验,锌粒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二O一O年东营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14.(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上图所列仪器中用到“磨砂”工艺处理的是 。
(2)甲同学要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_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选用了C装置制取氧气,那么②中加入的药品是 。
(4)在选择制取氧气的反应时,你认为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至少答出一点)
13.(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若有剩余再放回原试剂瓶
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右盘纸上称量
E.将稀盐酸滴到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定稀盐酸的pH
12.(6分)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右图含钙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 。写出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地震发生的成因很复杂,据有关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跃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氢等。图中C→A就是孕震过程中地壳岩层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属于 。
孕震过程中地下压力会增大,CO2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度也将增大,从而使地下水的pH 7(填“>”、“=”或“<”)。
(3)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 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FeO)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