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6年11月,我国跨渤海的铁路轮渡试运营成功,标志着连接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板块的海陆铁路大通道全线贯通。据此完成6-7题。
6.海陆铁路未开通前,长春汽车外运至南京必须经过的铁路线是( )
A.京哈-京沪线
B.沈大-京沪线
C.京哈-京广线
D.京沈-京广线
[答案] A
[解析] 回忆教材中的我国铁路交通知识,容易判断长春至天津、北京,再到南京,必须经过京哈线和京沪线。
7.兴建海陆铁路通道的主要意义是( )
①缩短东北、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陆上联系距离
②缓解沿海和内陆之间交通运输的运营压力
③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④调整南北方地区的产业布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此条路线的南北贯通,对加强南北方的联系、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5.将一批粗铜由昆明运到上海精炼,最经济的运输路线是( )
A.成昆线→成渝线→长江航线
B.贵昆线→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
C.贵昆线→川黔线→长江航线
D.贵昆线→湘黔线→京广线→长江航线
[答案] C
[解析] 充分利用水运可降低成本。
山东省临清市地处运河沿岸,明清时期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每日船来车往,富商云集,烧制的“临清砖”专供皇家御用。新中国成立后,与其他城市相比明显发展缓慢,成为山东省经济欠发达的县市之一。随着京九线的开通,临清市又面临大发展的机遇。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临清市在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资源 B.文化教育
C.交通 D.“临清砖”的生产
4.新中国成立后导致临清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是( )
A.清王朝灭亡的政治因素
B.战争和灾害
C.“临清砖”的停产
D.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答案] 3.C 4.D
[解析] 临清市在明清时期城市发展水平高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即交通条件。伴随着运河的衰落,临清市发展缓慢。
(2010·福州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 B.b
C.c D.d
2.在上述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土地生产力大小
B.水资源的多少
C.基础设施的建设
D.经济规模的设想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为干旱的沙漠地区,城市化应分布在大绿洲中心且铁路通过的地区。第2题,该地区城市化过程要考虑水资源的多少。
18.读下面我国华北平原商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商业中心都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2)图中属大型商业中心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商业中心均分布于交通__________地。
(3)图中的商业中心,位于京广铁路和京沪铁路交汇处的是__________。
(4)北京市的一级商业网点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其作为一级商业网点的主要标志。
[答案] (1)铁路 (2)北京 天津 石家庄 枢纽 (3)北京 (4)王府井 大型综合商店 超级市场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地形区以__________为界可以把地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A、B、C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__,该地点是城市形成的良好区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______________,良好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三城市地位的变迁,说明了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很大的影响。
[答案] (1)铁路或200米等高线 山地 平原 (2)A 两条河流交汇处,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地集散、中转 (3)C 沿河设城且在河流与铁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为优越 分布 发展
16.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五个城市中形成较早的可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城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城市兴起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①平原地形 ②气候暖湿
③资源丰富 ④交通发达
(3)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是__________,促进该城市发展和限制该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__。C城市位于__________地貌上。
(4)D城市适宜发展_________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上。
(5)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字母所示地区适于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是:G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
[答案] (1)B C 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地形、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③ (3)石油资源的开发 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 河口三角洲
(4)钢铁 河流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旅游 略(在连接BCDE四个城市铁路的交汇处) (5)畜牧业 种植业
(2010年深圳高一联考)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14-15题。
14.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对图中路线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内部道路网比较合理
B.城市内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
C.城市内部联系十分便利
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
[答案] 14.D 15.D
[解析] 第14题,丁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15题,高速公路、铁路穿过市中心,会干扰城市交通。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某地区有a、b、c、d、e、f六座规模相等的城市(镇),现需在其中两座城市设立百货中转站,最合理的是( )
A.a和b B.b和d
C.a和d D.c和d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看,a、b处在来货铁路线上,应该建一个中转站,利于货物的交通周转,而b在来货方向上更有利于及时把货物运到其他城市,故应在b建一个中转站;其他城市中唯有d处在中心位置,且与其他城市联系距离不远,交通方便,应在此建一个中转站。
13.图中g地位于山区,林产品丰富,新近发现了一大型煤矿,需修建一条交通线,有关这一交通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修建交通线主要考虑的是经济、社会因素
B.交通线要沿g地与附近原有公路最短直线距离修建
C.山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此处不适宜修建交通线路
D.g城镇的发展规模今后不会超过其他六个城市
[答案] A
[解析] 修建交通线主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g地位于山区,线路的选择要考虑地形条件,不可能沿最短直线修建。g城镇随着资源开发和交通建设,有可能城市规模超过其他城镇。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山地
C.河谷 D.交通
[答案] A
[解析] 商业网点受政治因素影响小。
11.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答案] A
[解析] 河流干流一般河宽水丰,地形平坦比较利于交通运输,因此河流干流沿岸,商业网点发育比支流密度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