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 (8分)0.5 mol H2SO4的质量是 克,含 个氧原子;该硫酸在水中完全电离时,可以电离出 mol的H+ ;该硫酸与足量的锌完全反应可以放出氢气,该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
21.(10分)实验室需要500ml 0.4 mol·L-1的NaOH溶液,配制时:
(1)需称量 g的烧碱固体,固体应放在__________中置于天平的左盘称量。
(2)配制过程中,下列仪器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的是 。
(3)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和(2)中列出的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时遇到下列情况,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
A.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又吸出少量水至刻度线
B.忘记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C.容量瓶洗涤后内壁有水珠而未作干燥处理
D.溶液未冷却即转入容量瓶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20.(4分)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取用固体大颗粒药品一般用手拿
B. 用纸槽往试管里装粉末状药品时,试管应先横放再直立
C.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一
D. 试管、烧杯、量筒、集气瓶都不能用于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
E. 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手拿着试纸经水润洗后靠近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19.(12分)有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分别是AgNO3、CuSO4、Na2CO3、BaCl2中的一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的溶液有沉淀产生,D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2)写出实验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①Cu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 (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及其合金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更最早利用天然铜的化合物进行湿法炼铜,这是湿法技术的起源,是世界化学史上的一项发明。西汉《淮南子·万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为硫酸铜。这种方法用现代化学式表示就是:
Fe+CuSO4=FeSO4+Cu。在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氧化剂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8分)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1)上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 (填序号)
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
(2)以H、O、S、N、Na五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写于下表相应类别中:
物质类别 |
酸 |
碱 |
盐 |
氧化物 |
化学式 |
|
|
|
|
(3)从上表酸及碱中各选出一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A. H2O+CaO=Ca(OH)2
B. 2H2O+2Na=2NaOH+H2↑
C. 3NO2+ H2O=2HNO3+NO
D. 2H2O O2↑+2H2↑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15. 将30ml0.5mol/L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为物质的量浓
度
A. 0.3mol/L B. 0.03mol/L
C. 0.05mol/L D. 0.04mol/L
14. 某金属元素由氧化物转变为单质,则该金属元素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O32-+2 H+=H2O+CO2↑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稀硫酸溶液:Ba2++SO42-=BaSO4↓
C.向稀盐酸溶液中加铁片:3Fe+6H+=3Fe3++3H2↑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Ag++C1-=AgCl↓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