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图,据此回答22-24题。
22.如果该城市工业区位合理,下列三类工业污染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地是
A.▲>△>□ B.△>▲>□
C.□>▲>△ D.△>□>▲
23.该地区工业由城市近郊迁移到乡村,最可能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矿产资源
C.环境污染 D.劳动力价格
24.该工业迁移,将有利于
①大气环境 ②改善交通拥挤状况 ③乡村城市化 ④缩小城乡经济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南京夫子庙地区有两千年的历史,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至1983的重建夫子庙地区,融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戏剧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满足人们游憩、娱乐、消费、考古等多层次需求。据此回答20-21题。
20.南京夫子庙地区的城建历史说明了
A.一个城市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化城市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B.一个城市早期设立的活动,与后期城市发展活动没有联系
C.一个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着深远影响
D.一个城市的历史由于时间流逝,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不会产生影响
21.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
A.老城保护原貌,不许更动,另建新城
B.城市建设要全盘继承历史遗产和风格,保持历史风貌
C.城市建设应另辟蹊径,不受历史古城的影响,需要创新
D.城市改造,要充分考虑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力求保持历史文化的特色
右图为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7-19题。
17.在P区常形成的城市地域功能区是
A.工业区 B.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D.高科技区
18.上题中的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 B.地租较高 C.人口密集 D.科技发达
19.影响城市楼层高度与市中心距离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A.地租高低 B.建筑水平 C.环境质量 D.发展历史
读右某城市的用地结构图,回答15-16题。
15.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北京 B.伦敦
C.纽约 D.筑波
16.关于用地结构正确的叙述
A.不合理的是住宅区比重太小,住宅困难
B.结构中漏掉工业区,没有发展动力
C.公共用地中绿化地占的比重比较大
D.相关企业用地将大大增加
人口素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据此回答13-14题。
13.属于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是
A.一些地区缺硒引起的克山病
B.有些地区自然放射线高,容易引起畸形胎儿出生较多
C.环境中碘异常,当地人口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D.吸烟会危害他人和自身的健康
14.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为
①容易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 ②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无限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③一方面要求使用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又向环境排出更多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④在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下图显示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9-12题。
9.图中经济发展阶段②最有可能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 B.原始农业时期
C.工业化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
10.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11.若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建国后的人口迁移,图中②阶段最有可能是
A.1954年-1960年
B.1961年-1976年
C.1984年-1988年
D.1988年-2001年
12.若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建国后的人口迁移,图中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流向主要是
A.从农村到农村 B.从农村到城市
C.从城市到农村 D.从城市到城市
某小镇总人口2万人,育龄妇女为4千人,平均每年出生人口400人,净增长每年为220人。根据材料完成6-8题。
6.该镇年平均人口生育率为
A.2% B.10% C.1.1% D.5.5%
7.上材料中,该镇年平均出生率为
A.2% B.10% C.1.1% D.5.5%
8.上材料中,该镇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
A.2% B.10% C.1.1% D.5.5%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3-5题。
3.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 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4.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5.下列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Ⅳ期的是
A.巴布亚新几内亚 B.韩国
C.尼日利亚 D.尼加拉瓜
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
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53、(1)、上世纪末,东莞市逐渐成为台湾商人进行电脑外围设备生产的热土。试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东莞区位优势?
(2)、从2003年起部分工厂迁往上海、杭州等长江三角洲地区。 请用相关原理分析其原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