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A.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B.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C.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
D.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1--4题
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1)阶段 B.(2)阶段
C.(3)阶段 D.(4)阶段
3.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人口的老龄化
C.出生率的下降 D.生活质量的下降
4.有关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阶段的正确说法是
A.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已处于第(1)、(2)阶段
B.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已处于第(2)、(3)阶段
C.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仍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阶段
D.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将步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
36.读下列四国轮廓图,按下表中的内容,将代号填入国家的适当空格里。
内容 |
国家 |
|
① |
回归线穿过的国家 |
|
② |
世界上重要的铁矿石输出国 |
|
③ |
世界上羊毛、小麦、铁矿石、煤炭等农矿产品的重要输出国 |
|
④ |
现代工业居世界前列,钢铁、汽车、飞机制造工业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国家 |
|
⑤ |
灌溉农业发达,盛产长绒棉的国家 |
|
⑥ |
纺织、钢铁工业发达,高原东北部是主要工业区 |
|
35.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分析可知: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不利条件是
。
(2) 日本工业生产所需原料和燃料主要
从 等大洲进口,其中石油主要从 (地区)进口,油轮必须经过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海峡。
(3)日本经济发达,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脆弱性的一面,为什么?
34.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所在地的城市:A ,B ,C ,D ,E ,F ,G 。
(2)图中字母所表示的铁路线名称:H ,I ,J 。
(3)甲图所示的地区是 工业基地。
该工业基地的特色是 。
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4)乙图所示的地区是 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以 (轻、重)工业为主。
所生产的产品以(销售方向) 为主。
这一地区工业发展在地理位置方面的有利条件是 。
(5)图中有二个核电站,为什么首先在图中二个地区建造核电站: ① ;
② 。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其成因是 。
⑵图中所示地区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是 。草原产草量空间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 。
⑶该地区植被的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的 规律,主要原因是因为 。
⑷B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合理开发利用B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
32.读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简述该地区城镇分布有哪些特点(至少答两点)。
⑵A、B两城镇纺织业比较发达,则附近农田中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是 ,该地适宜这种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
⑶要加快A、B两城镇纺织工业的发展,加强对外联系,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
⑷D地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当地政府计划开发这里的石油资源,请你简要评价该地开发石油资源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经济发展速度迅速的地区,据此回答29-30题。
29.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原因是 ( )
A.吸引了大量外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
B.许多乡村利用港台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对外加工工业,乡村地区迅速转变为城镇地区
C.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国内各地人才和大量农民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D.大量跨国公司来此办厂,使农业用地大部分成为城市和工业建筑用地
30.20世纪90年代,许多外资企业由珠三角地区迁往长三角地区,原因是长三角地区( )
A.产业基础更好、科技实力更强
B.农业基础好,粮食、蔬菜及其他副食品供应更有保障
C.经济腹地更广阔,产品市场条件更好,经济效益更明显
D.劳动力资源更丰富,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更充足
非选择题部分(共80分)
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回答26--28题。
26.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
A.旱涝灾害频发 B.水土流失严重 C.地面径流缺乏 D.用水需求量大
27.地下水漏斗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
A.引发构造地震 B.引起地面沉降
C.引起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 D.引发风沙危害
28.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的正确途径有( )
A.停止开采地下水 B.人工降雨,增加水资源
C.进行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