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8961  228969  228975  228979  228985  228987  228991  228997  228999  229005  229011  229015  229017  229021  229027  229029  229035  229039  229041  229045  229047  229051  229053  229055  229056  229057  229059  229060  229061  229063  229065  229069  229071  229075  229077  229081  229087  229089  229095  229099  229101  229105  229111  229117  229119  229125  229129  229131  229137  229141  229147  229155  447348 

4.日本的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每年却要大量进口木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几乎全靠进口。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 

A.日本的木材质量太差   B.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量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不会生产

C.为了大力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D.国内的木材不能满足需求

试题详情

3.造成我国南北方楼房房间距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太阳高度         B.地形        C.降水    D.建筑材料

试题详情

2.松嫩平原主要农作物 

A.春小麦、油菜、大豆     B.玉米、春小麦、棉花

C.玉米、春小麦、大豆     D.春小麦、大豆、棉花

试题详情

1.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试题详情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选对者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中。

27.关于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与干湿区的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降水量北多南少

C.东南为湿润区,西北为干旱区   D.东南为干旱区,西北为湿润区

28.有关《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制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的正确叙述是( )

A.只涉及经济领域,而没有考虑社会因素及其发展

B.只涉及团体及公众,没有牵扯个人和决策者

C.涉及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要素、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和行动

D.有行动实施方案,也有政策、法律等保障措施

29.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匹兹堡( )

A.资源充足                 B.环境恶化

C.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30.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各具特色,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小,人口比重依次降低

B.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逐渐减弱,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减小

D.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生物种类逐渐增多

31.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环境保护

  B.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D.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

试题详情

26.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

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 ②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③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 ④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的经济技术比较落后,因此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25.下列观点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①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③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④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24.近年来“绿色GDP”以成为我省苏南一些地区衡量经济的重要指标,以下关于“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GDP”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的

B.“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主要是倡导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试题详情

23.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问题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5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中。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方言区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

A.文化区域       B.行政区域     C.气候区域     D.商业区和住宅区

3.“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4.在青藏高原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致使动植物种类少并且具有耐寒的特性,这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5.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有( )

①我国的南方客家方言区  ②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   ③京津唐工业基地

④内蒙古高原区  ⑤浦东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6.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其主要表现是

A.科学技术进步 B.国际贸易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7.下列省区中与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一至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浙江―――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8.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差异性在区域发展上的指导意义是

A.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B.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C.必须综合考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D.加快全球化进程

9.区域人地关系明显不协调出现在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10.某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得到的客家土楼民居资料

永定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土楼”。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几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当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举行婚丧和庆典的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许多房间,其内侧为走廊。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该中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区域的方法分别是(  )

A.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B.直接搜集法、定量的方法

C.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D.间接搜集法、综合的方法

11.下列对采取综合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整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列表归纳等

B.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研究

C.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D.该方法主要反映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概况和基本特点

12.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要

“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13-15题。

13.“牧童经济”体现(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14.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15.对个人的调查访问(  )

A.可能了解其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B.可以获得相关资料及因条件图件等 

C.便于了解小区域的详细地理特征   

D.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参考依据

16.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防治害虫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7.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下

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18.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的

A.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B.1987年的《我们共同的未来》

C.1992年的《21世纪议程》   D.2002年的《里约宣言》

下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读表完成19-22题

 
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人口(万人)
4192
3710
3618
2543
510
GDP(亿元)
1856
912
1488
932
238
铁路(km)
1873
1654
1941
2323
1092
年平均降水量(mm)
1000-1500
1100-1400
500-1000
30-860
20-700
面积(万km2)
38
17
19
39
72

19.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名省依次是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

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20.各省人均GDP远低于全国平均6350元的水平,其中

A.云南的人均GDP约为5500元

B.青海的人均GDP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贵州的的人均GDP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0%

D.陕西的人均GDP约为4100元

21.国家为了改变这些地区的落后状况,加大经济投入、给予优惠政策,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人均GDP水平,缩小东西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阶段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22.表中各省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农业基础薄弱

B.自然资源不足

C.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D.劳动力不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