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5-16题:
15.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根据下表回答13-14题:
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次能源消费(20世纪80年代平均值)
|
中国 |
日本 |
印度 |
美国 |
消费量(与美国相比) |
2.3 |
0.47 |
1.3 |
1 |
年增长率(%) |
-1.3 |
-3.1 |
1.4 |
-2.2 |
13.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的人口出生率最低
14.表中的资料表明,那时
A.美国能源利用率最高 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在降低
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 D.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1-12题:
1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
1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10.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为鱼塘
9.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8.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5-7题: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5.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6.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7.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D.从化流溪河水位开始上升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分析8-10题: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右图)。据此,回答1-4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形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
2.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3.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4.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青藏地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34.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下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7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4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6分)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5分)
33.读右图,回答问题:(共10分)
(1)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分)
(2)分析图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2分)
(3)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2分)
(4)在上图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