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10分)(1) 。
(2) 。
(3) 。
31.(8分)(1) (2) (3)
(4) 。
。
(5) 。
35.下图分别为我国某一区域简图和一省区的交通运输网,根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中等值线分布情况,可判断济南的气温为 。试分析N地等温线向东北凸出的原因。 。
(2)图乙中城市C为 。以此城市为枢纽的著名铁路有哪些?影响该城市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
(3)图甲中0℃等温线东段大致沿 一线。由于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两侧文化差异。请说出其两侧形成了哪两种不同耕作类型的文化景观,反映了什么? 。
|
时间:85分钟 满分:100分
34.下图为某地区水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河流之间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山脉,列举出此山脉与我国哪些重要地理界线相吻合。 。
(2)B河流域若发生严重的水体污染事件,河水净化速度最慢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
(3)请写出C湖西岸附近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并说明治理措施。 。
(4)D所在省(区)的主要常规能源有哪些?目前该省(区)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
33.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 据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实施的沙尘暴课题研究表明,每年冬春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源区有境外源区和境内源区两大类。境外源区主要有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境内源区主要有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或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阿拉善盟中蒙边境地区,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北疆的库尔班通古特沙漠。
材料二 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商都县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人口、耕地、土地荒漠化变化图(图A)以及土地荒漠化人为因素图(图B)。
(1)读A图,80年代末与40年代末相比较,人口、耕地、荒漠化土地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结合材料分析,当地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
32.读我国某区域位置与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图区域内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什么?分析在该地建设全国性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2)为了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③地各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
(3)近年来,a、b、c等城市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分析其人为原因。 。
读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回答29-30题。
29.图示治理措施属于( )
A.生物措施 B.农业技术措施
C.工程措施 D.政策措施
30.最符合图中①框含义的是( )
A.充分利用光热 B.减少风沙危害
C.蓄水保土 D.净化空气
分析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25-28题。
25.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abcd B.adbc C.dbac D.dcba
26.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洪涝灾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长积温
27.有关四大区域主要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水能 B.b--煤、石油
C.C--石油、煤、天然气、水能。 D.d--煤、石油、水能
28.四大区域目前以公路运输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 )
A.a B.b C.c D.d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据此回答22-24题。
22.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
A.气候、地貌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
23.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24.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