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图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a>b>c,并且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该地形区。据此回答26-27题。
2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坡山麓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①坡比③坡年降水量大
C.②为山谷,可能有河流经过
D.③坡适合种植柑橘
27.对该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0℃等温线大致在此处通过
B.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此处通过
C.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大致在该地区
D.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大致在此处通过
读下图,回答22-25题。
22.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23.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A.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 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
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 D.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
24.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 ( )
A.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D.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25.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读我国沿东经109°地形剖面图,回答20-21题。
20.B、C、D、E 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B.汉江谷地、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岭、汉江谷地
D.华北平原、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21.对图示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山脉C为南北走向 B.B、D两地的河流,属长江流域的是D
C.B、D两地的河流,泥沙含量大的是B D.A、E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E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据此回答17-19题。
17.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关于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我国北方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B.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8.关于淮河南北地理特点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
B.淮河以北的主要水果是柑橘,以南的主要水果是苹果
C.淮河以北的民居注重通风透气,以南的民居注重防寒保暖
D.淮河以北的森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南的森林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19.我国各地的雨季、汛期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的。一般来说,夏季风弱则 ( )
A.南方雨季短,易形成旱灾 B.北方雨季长,易形成洪涝
C.南方雨季长,易形成凌汛 D.北方雨季短,易形成旱灾
读某地7月份的平均气温图,回答15-16题。
15.A、B两地的地形可能是 ( )
A.同为山地
B.A为山地、B为盆地
C.同为盆地
D.A为盆地、B为山地.
16.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
A.E、F两地的地势高于四周 B.E、F两地的地势低于四周
C.E地的地势高、F地的地势低 D.E地的地势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下图是几个省区轮廓图,读图判断12-14题。
12.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 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13.受台风影响最多的一个省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关于各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省的省会既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又是纺织工业中心
B.②省既有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又有全国性的商品棉基地
C.③省既是我国的煤炭工业基地,又是我国有色金属基地
D.④省既临黄海,又临东海
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8-11题。
8.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血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9.与E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列地区,河流有冰期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1.F为一小岛,1月份小岛酉侧 ( )
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大 B.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大
C.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
7.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6.兼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有长江、黄河两大河流经过,5种地形分布齐全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甘肃 B.青海 C.四川 D.西藏
5.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 )
A.满族、苗族、彝族、朝鲜族 B.哈萨克族、布依族、侗族、瑶族
C.高山族、黎族、傣族、哈尼族 D.维吾尔、蒙古族、藏族、回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